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宝吸收不好消化差,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在 [复制链接]

1#
彭洋怎么挂号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58096.html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在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一些细菌病*,很多都是对我们身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的,排除那些寄生在动物身上罕见的,还有一些让我们听之色变的。

今儿芽芽妈就专门来说说幽门螺杆菌,很多人都听过,可能你不太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细菌。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

它长得萌萌的,但实际上很暗黑。

传染性极强——只需一双筷子,就能四面广撒网,江湖传闻“一人得病全家传染”;出场率极高——中国是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将近7亿人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口—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中,口—口传播是主要途径。研究发现使用筷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大家聚在一起进餐,筷子在饭菜中搅动,幽门螺杆菌可能会从一个人的口中带到进食的饭菜中,被另一个人的筷子带到口里。

●粪—口传播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目前已经成功从粪便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如果粪便污染水源,污染的水被饮用或食用后,就引起了粪-口传播。

●胃—口传播

主要发生在幼儿。由于幼儿常发生呕吐、胃食管反流等,这可能会引起幽门螺杆菌的胃口传播。

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

在发展中国家Hp感染的成年人大多数在儿童期就已经感染了Hp。

目前我国成人Hp感染率50%~60%,儿童青少年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尤其卫生条件差的集体生活的儿童Hp感染率更高,达64.39%。患慢性腹泻、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其感染率远高于同龄健康儿童。

在我国有报道显示,医院内有症状儿童的Hp感染率为29.2%-53.2%,其中12岁以后的感染率显著上升。

首次Hp感染大多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期,大多在10岁以前。

据统计,我国Hp阳性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而10岁以上感染者,每年仅以0.5%~1%的幅度缓慢增加。

儿童的感染症状儿童胃炎的症状可能有恶心、呕吐和腹痛,但这些症状是许多儿童疾病的共同表现。

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许多儿童患者身上并无明显症状,并且现在还不清楚幽门螺旋杆菌是否会引起单纯腹痛。

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儿童复发性腹痛并无相关性联系,但这个研究结论尚不足以说明幽门螺杆菌与上腹痛之间的联系。也有一些证据表明这种病菌会引起短期(3个月)复发性腹痛。

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引起消化性溃疡(通常称为胃溃疡)。在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群体中,消化性溃疡病最常见症状是肋骨下方和肚脐上方疼痛并伴有灼烧感,这种疼痛通常在空腹时会更明显,吃东西、喝牛奶或服用抗酸药物能够改善症状。

患有消化性溃疡的幼儿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因此往往更难以诊断病情。

幽门螺旋杆菌对孩子的危害

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HP列为引起胃癌的I级致癌原。相对于成人,儿童更易患HP感染,50%以上成人HP感染在儿童期获得,一旦感染,很少自然根除,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恶变。

——消化不良;

——缺铁性贫血;

——引起消化道溃疡;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哪些孩子需要检测?

下表是年欧洲北美儿童及青少年H.pylori处理指南摘要。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发布的《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14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常规做幽门螺旋杆菌的筛查。

因为儿童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即使筛查出来后进行了治疗,复发的概率也很高。

所以,大人查出Hp阳性,咱别大意也别慌乱,积极配合治疗(孕妇、70岁以上的老人除外),定期复查就行了。

至于孩子,除非出现——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诊断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有慢性胃炎、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要长期吃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或者有胃癌家族史的,才需要考虑彻底根治。

日常如何预防?

1.不要口口喂食,不要亲孩子嘴巴

大人中感染该细菌的非常非常多,所以,千万不要怕孩子吃不好而自己咀嚼后再喂给孩子,也不要直接亲吻孩子的嘴巴,以免唾液传染。

2.采用分餐制度

最好能采用分餐制度,做好菜后,直接分到分餐盘中,个人吃个人的,从根本上解决传染问题。

3.使用公筷公勺

如果没法采用分餐,吃饭时可以准备一双公筷,给孩子夹菜时,使用公筷。

4.做好洗手工作

如果家里有成员明确感染过幽门螺杆菌,那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好手再照顾孩子。

最后,芽芽妈想说,养娃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习惯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养成。转发给家里人瞅瞅,慢慢改变。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ESPGHAN/NASPGHAN:儿童和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管理

[3]欧洲北美儿科消化病、肝病及营养学会:,儿童H.pylori感染循证医学指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