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作者
唐亚华编辑
莫颜
“血糖不降,我拿命陪(赔)”“糖不降,勒死我自己”“人头担保,无校(效)断子绝孙”“拿命保证,从未失手”……
在电商平台上,你见过这种“发*誓”卖货的商家吗?
电商平台的降糖贴宣传页面/深燃截图
有的商家宣称“华佗在世,人头担保”,产品页面显示,只需要一枚小小的贴在足底或肚脐处的降糖贴,就能“根治糖尿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糖尿病领域新的专利技术诞生了。
类似地,还有治疗胃病、小儿多动症、打鼾等的一系列膏药贴,产品效果怎样尚无定论,但广告语都夸张离谱,并且有的获得了不低的销量,比如某平台有店铺显示已成交就有件,商品评价也有条。
事实上,该领域的商家针对的多是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目标群体多为对网上购药接触不多的中老年人。有用户在黑猫投诉上反馈,家里老人是糖尿病患者,被广告页面上宣传的“50年糖尿病一夜不见,好后永不再犯”骗得迷迷糊糊,医院反而相信降糖贴。
据深燃了解,部分商家提供的所谓“神药”只是保健品而非药品,有医疗行业从业者分析,这些产品中可能添加了一些西药成分,具备一定效果,以此来“忽悠”和“迷惑”消费者。
医疗行业人士提醒,糖尿医院治疗,按照专业医师指示用药,“降糖神贴”不仅不可信,还可能因为不积极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引发生命危险。律师也指出,保健品宣称保证治疗效果、“治不好拿命赔”这样的行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
靠发*誓也能卖货?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降糖贴”,会出现一大批产品,打着花花绿绿字体的口号,配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头像,放着各种狠话,声称“血糖不降、我拿命赔”,有些还表示降糖的“神医古方”有30年、40年甚至50年历史,配方来自日本、美国、泰国……
这类产品集中在治疗高血糖领域,宣传语是这样的:“高糖救星,管一辈子”、“专冶(治)血糖,人头担保,无校(效)断仔绝孙”、“治好高血糖,此生不犯,糖不降勒死我自己”、“世界首例降糖贴,当晚不降,全家被活埋”……*誓发得一个比一个狠。
电商平台的降糖贴宣传页面/深燃截图
深燃发现,在一些“发*誓”的产品图片上,广告词故意使用了错别字,且常有不同的店铺,用着一模一样的宣传图片。
根据商品介绍,这类产品是一枚小小的膏药贴,贴在足底或者肚脐处,每日一片,贴8-10小时,标价一盒10片装58元,买2送1、买3送2,买得多的话,折算下来一贴约3元多。
深燃询问其中一个商家,客服表示,该降糖贴是由中药纯*精、麦冬、人参、白术、*芪、砂仁、水蛭、人工麝香、热熔胶、冰片等萃取而成,通过穴位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从而达到降糖作用的。“大多数病友一盒内可以感觉到效果,但如果是时间长、年龄较大的病友,一般建议按疗程使用。”
当问到需要使用多久时,对方表示“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不同,没法给准确答复。”当进一步问到用了降糖贴是否还需要打胰岛素时,对方则说:“和胰岛素结合效果会更好,咱家这个是纯中药的药膏贴,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深燃询问该产品是药品还是保健品时,客服表示,“包装上面写的是保健品。”
某电商平台的商家回复/深燃截图
至此,我们对所谓的“神药”降糖贴有了大概的了解。按照商家客服的描述,这是一款中药萃取的保健品而非治病的药品,且使用该产品后仍旧最好配合常规的降糖手段。至于降糖贴和其他控糖产品最后到底是谁起了作用,则是一笔糊涂账。
与此同时,深燃发现,售卖降糖贴的商家多主打“中医馆”、“养生馆”概念,店内通常不止经营降糖贴一种膏剂,还有肠胃贴、脚趾疼痛贴、多动症/抽动症贴、止鼾贴、偏头痛贴等在售。
电商平台的各类“神药”宣传页面/深燃截图
肠胃贴号称解决胃胀气、消化不良,广告语也是“胃病不除,钱我不要,好后管一辈子”,标价39元一盒,也是买2送1,根据所买数量折合一贴在5-10元不等。止鼾贴的宣传语写着“四位老中医联手研发,一贴止鼾”,标价48元/10贴。
虽然售价不算高,但这类产品的成本也极低。据北京晚报此前报道,一位河南省某膏药代加工厂的经理表示,“裸贴片起批,价格根据药贴规格和批发量有所差异。药贴10×12cm,药芯7×9cm大小的,万片左右,每贴约0.5元,小圆芯的样式成本更低,量大能做到一片一毛钱。”
至于安全性,该经理称每做一批货都要检测,“不会把人贴坏”,的确会放一些中药材,只是特别便宜的那种,加的成分少。“有用没用不重要,只要你能卖上销量卖上价格就行了。”
“荒唐”的交易为何存在?
宣传得神乎其神,这些产品到底有没有效?
以糖尿病为例,前医疗行业从业者向前向深燃解释,“高血糖是多种原因导致的,1型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导致无法生成胰岛素,2型糖尿病有的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还有一些高血糖是激素引起的,形成原因不一样,很难有一个药能够包治所有。”
至于永久根治高血糖,向前指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永久根治相当于免疫了,但免疫一般只针对特定疾病。“退一万步说,即使有东西暂时治好了高血糖,也很难保证病人以后的几十年里不会再得高血糖。”
某医院中医医师告诉深燃:“前文商家提到的中药成分,在药理研究上有一定的降糖功效,但它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糖尿病患者口服中医汤药起到的效果尚且不理想,膏药通过皮下吸收能力更弱。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临床上很少用中医方法,而是以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治疗为主。”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家会在卖货时要“发*誓”了。
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教授窦东徽向深燃解释,第一,这类“玄学治疗”内卷太厉害,大家为了争夺客户,不惜放各种狠话、发各种*誓;第二,此类交易都是一锤子买卖,属于“单次博奕”,不太会考虑回头客的问题,所以把话说绝一点也没关系;第三,“有钱赚”会促成一些行为在心理上的合理化,发*誓本来是会引发认知失调,因为实际疗效存疑,但如果是有经济回报的,失调就不会发生,商家会认为“我只是为了赚钱而说些大话”。
来源/unsplash
简单来说,就是商家为了追逐利益不顾底线,为了让消费者选择自己的产品,恶性竞争导致的结果。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商家这么说,消费者真的会相信吗?
窦东徽提到,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里存在一种“基本归因错误”,人们看到某一行为,倾向于归因为对应的个人特质,而非情境。消费者看到*誓广告语,虽然也觉得夸张,但不自觉会倾向认为是因为商家的真诚和自信,这是个人特质归因,相对弱化可能的情境原因,即谋利的意图让商家发了*誓。
再加上这类产品的目标受众多是中老年人,他们面临的健康问题较多,急切地想治病,却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还远远不够。
很多用户都有这样的心理,“人家都发*誓断子绝孙了,我还不能为了困扰自己已久的健康问题花几十块钱试试?大不了没效果不再买了。”正是因为买卖双方都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这一看似荒唐的交易在多个电商平台存在已久。
“还是请消费者擦亮眼,思考一个简单问题:如果一种疗法或一种神药能根治糖尿病等疑难杂症,得诺贝尔医学奖都绰绰有余,申请专利或是和制药公司合作,都是百亿千亿的大生意,何苦还要在电商平台上发小广告呢?”窦东徽提醒。
违规宣传、夸大疗效,涉嫌违法
如果真的购买了这类产品,可能会有什么风险?
前医疗行业从业者向前和医疗领域评论员郑山海均推测,这类型产品很有可能添加了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这种药物对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是管用的。
“所谓的降糖贴很可能添加了一些打掩护的中药,而主要靠二甲双胍起作用。二甲双胍是合法合规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它是处方药,不允许添加到保健品里”,向前进一步解释,而且,正规治疗用二甲双胍是有明确计量规定的,这类型产品添加的二甲双胍剂量不明,有可能存在过量使用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患者使用这样的无效治疗,导致没有及时接受正规医学治疗,血糖急剧上升,又是另一大风险。“以高血糖来说,错过治疗的时间就可能意味着并发症,有一些并发症是不可逆甚至致命的,尤其是老年人的持续高血糖,可能导致眼底病变甚至失明,也有一些导致糖尿病足,严重的会截肢。”向前说。
商家的“发*誓”卖货行为,是否涉嫌违规?
向前分析,这些产品的介绍,一类是以医生或医学世家的名义宣传,但有职业资格证的医生是不允许做商业广告的;另一类是利用所谓的“患者”或“消费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产品有效,实则涉嫌用虚假身份、不科学表述,甚至虚假陈述,其目的就是欺骗真正的消费者。
来源/pexels
法律角度则有更清晰的结论。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圣指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应该查看包装上是否有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注意该产品是否是药品或医疗器械,如果是,则存在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的问题。如果不是药品或医疗器械,则根本就禁止使用医疗用语、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
事实上,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在“药品查询”窗口,以降糖贴、降糖足贴、降糖脐贴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均查不到相应药物。
据前文所述商家的说法,降糖贴属于保健品,李圣指出,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保健品是不可以宣称治疗功效的,它宣称降血糖或者治疗糖尿病属于违法宣传;另外,“拿命赔”这样的宣传语,也涉嫌违反《广告法》。
对电商平台来说,李圣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如果平台疏于管理、审查,甚至明知存在违法违规,听任这种损害消费者的行为存在,平台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前文提到,商家在宣传“神药”时,文案基本上都体现在图片中而非产品介绍页面,且图片中也刻意用错别字、同音字,这或许就是为了规避电商平台的关键字检索。
向前分析,网上出售保健品管理较为松散,且溯源难,商家未必不懂这些道理,只是他们抱有侥幸心理,私自认为违法成本不高,对利益的盲目追逐盖过了对法律的忌惮。
到了消费者端,李圣提醒,不慎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款,造成损害的,可以主张损害赔偿。“患者千万不要病急乱求医,应该去正规医疗机构求医问药。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可以责令相关单位停止销售、消除影响,并可处以罚款,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李圣说。
打赏
郑重提醒因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