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脾胃虚,常说十个有九个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些很轻微有些很明显,有些是胖人,有些却是像楼主一样怎么吃都吃不胖的瘦子。在这样一个人人喊减肥似的时代,也确实让这样瘦子们很是苦恼,而事实就是这样两极分化,一个太胖一个太瘦,不管瘦与胖,都需要好好调养脾胃。要想调养好脾胃,首先我认为应先减少对脾胃的损伤(亦是调养),再者从日常食养、运动、以及借助一些养生方法(项目)进行加强调养。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人的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都需要脾胃的运化濡养,可见它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虚弱可很瘦的原因。那我们说减少脾胃损伤即是养脾胃,常见都有哪些行为在损伤着我们的脾胃?
一,比如三餐饮食上,饥饱不定,饮食作息不规律。这样很容易打乱人体的生物钟,该吃饭没吃饭,该睡觉没睡觉,而非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栖,顺应自然节律劳作起居。这样我们的身体不知道怎么办了,该工作时没活干(在空运转),该休息时它要马不停蹄劳作,这便是对脾胃很大的损伤之一。
二,食物摄入不充足,不够均衡。食物是人体营养实实在在的来源,摄入不足,就不能给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不均衡,就会导致食物营养消化代谢紊乱(比如脂肪过多,会引起脂代谢异常,使血脂高)、吸收利用率降低(食物营养吸收具有相互促进协同作用);导致有些营养不足(比如钙、膳食纤维缺乏,可引起消化、脂肪代谢的异常),而有些营养过剩沉积身体加重负担,比如脂肪肝(脂肪肝并非胖子专有,瘦子也可引起脂肪肝)。
三,进食速度太快,食物没充分咀嚼。人体就好比这台碾米机,你一下投料太多太快,就容易粗糙、不干净,还会机器故障刹车,胃就是碾米机中间斗,吃进的所有食物不管好坏、软硬,一并都得接受着,任劳任怨工作直到出现肚子痛、拉肚子或呕吐等问题,这也是对脾胃极大的损伤。
四,常吃生冷寒凉食物,穿衣偏少体寒。人体是恒温的,当进食过多生冷或寒凉的食物,身体需要把它腐熟加热到人体需要的温度,这过程都在损耗着人体的阳气,加重脾胃的负担,比如水果(有些朋友会把水果当饭吃,这显然不对,黄帝内经论道五谷为养,五果是为助,水果多为直接生食(生冷),在冬季吃下人都感觉凉嗦嗦的)、凉茶(有些朋友一有点口腔溃疡或什么炎症感觉上火就喝凉茶)。衣服除了遮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保暖保护我们的阳气,比如在这样寒冷的冬季里,阳气本身较弱,而穿衣过少,不得不消耗更多人体的阳气来抗寒,造成体质偏寒。人体是更喜温不喜凉,比如肚子着凉了,胃气不能下降,就可引起腹胀、呕吐,胃肠消化失常。这些即是对脾胃的损伤。
五,情绪抑郁,思虑过多。中医讲脾主思虑,升清降浊,思虑过多自然也影响到脾胃(我们在老家就有这样的说法,哭时不吃饭,缓下来再吃,因为哭时,心情不好吃下好物都变“毒药”(即可引起胃肠消化不良(因为情绪问题会让吃不专注,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就像压力大也可引起胃痛一样,都跟情绪有关);情绪抑郁,肝气不疏,而肝主疏泄,调节胆汁的分泌,促进脾胃对食物的消化,所以脾也需得肝疏泄正常,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才能健旺。
以及进食方式不合理:配较多开水(饮料)或汤水泡饭进食或喝过多汤,包括饭后马上饮茶水等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伤及脾胃。而脾胃一旦损伤,则每日所吃的食物营养物质便不能够很好地被消化吸收,使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孩不怎么长个、发育迟缓,成人瘦弱单薄(常说皮包骨)。脾为肺之母,肺主百脉,气血循环自然也就不好,易手脚冰凉(晚上睡下,第二天起床脚还是冰的,简直是根“冰棍”),免疫力弱,比如小孩很容易感冒咳嗽、恢复慢等等一些表现,面色比较清黄、唇白淡、舌质白淡,伸舌无力等。所以要想调养好脾胃虚弱,我觉得调整好以上这些日常伤害脾胃的行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调养了。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做些这方面的调养,就更好了。
一,比如可以利用食物属性来调养脾胃,这也是我们传统养生里非常擅长且经典的。像山药(入药型的)、莲子、陈皮、红枣、当归、黄芪、山楂、薏仁米、糯米等等这些食材,可以做一些食疗膳,例如:陈皮煲瘦肉汤、豆浆糯米粥、乌鸡莲子汤(加点老姜炒下)、山药莲子汤等等,这些都是日常可以做的比较健脾胃的食疗方,当然有些也可以直接煮水喝,比如干山药片煮水、陈皮煮水等。#新会陈皮#
二,从运动训练上增强中焦的力气(脾胃处中焦),提升胃气。日常保持基础的活动量这是不可少的,每天活动达步以上相当的活动量(大概就是像上下班步行各步行一两个公交站,再加上其它的活动),同时也能沐浴些阳光,提升人体阳气。从营养上讲,祼露的皮肤通过阳光紫外线照射可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食物营养的吸收(比如钙),以及增强人体免疫(维生素D也关系着免疫)。然后可以针对性地做些无氧运动或力量抗阻力型训练(找位专业健身教练指导),像做卷腹、平板支撑等可训练腹部的力量,让中焦力气更足,一般来讲脾胃虚弱,相对都比较没力气,比较细声细语,常说的中气不足。
三,坚持热养生,通过提高人体基础体温来提升阳气、胃气。①.坚持泡脚,可以隔三差五煮艾叶水或温经散寒、和气温中的足浴中草药包来泡,都是不错的,每次泡15分钟左右,温度根据自己可以接受的(不要太烫,当然也不要太凉(泡了没感受))。②.可以时常艾灸,除湿散寒、提升人体阳气,可艾灸中脘、神阙、天枢穴、足三里、脾腧、三阴交、气海、关元等等,那具体用的艾灸方式不同,时间会有些不同,比如我们常用的这种随身灸或悬灸,15~20分钟左右一个穴位就差不多了(注意避免烫伤);这种自发热灸,6个小时左右。③.日常少吃寒凉生冷食物,多食用温热食物。④.其实第二点的运动也都是在帮助身体提升温度,提升阳气。这样让身体的温度都处于比较暖和的状态,常说的温度决定健康(据专业调查发现,现在人们的体温平均下降了约0.5度)。⑤.另外还可以在一些特定时节做些针对性调养,比如三伏天进行三伏贴、三九天进行三九贴对脾胃的调养。以上这些都是经典的传统养生方法,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