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人体维持健康状态必须的几种营养素之一。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的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有14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它们具有重要且特殊的生理功能,在人体构成细胞成分,以酶和辅基激活剂的形式参与蛋白质、酶、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分解与转化,在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免疫调节等生理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多数维生素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或生成,必须依靠体外的食物摄取来补充人体生命对维生素的需求。人体对维生素的摄入量要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超量,也不能缺乏。人体缺乏维生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病。人体对维生素的缺乏可以分为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和水溶性维生素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如苯、乙磁及三氯甲烧)中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在食物中它们常与脂类共存;其吸收与肠道中的脂类密切相关;易贮存于体内(主要是肝脏),而不易排出体外(除维生素K外);脂溶性维生素摄取过多,易在体内蓄积而导致*性作用,若摄入过少,可缓慢地出现缺乏症状。
水溶性维生素是指可以溶于水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M)等)。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仅有少量贮存,较易自尿中排出,一旦膳食中摄入不足,机体会很快出现缺乏症状,但维生素B12例外,它甚至比维生素K更容易贮存于体内。就是说人体更容易缺乏水溶性维生素。
人体缺乏维生素的原因包括三种:摄入量不足、吸收率降低、需求量超过摄入量。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Adeficiency)是WHO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维生素A缺乏病,其病变可累及视网膜、上皮、骨骼等组织和免疫、生殖功能。一般情况下,眼部症状最早出现,包括眼干燥症、夜盲症、角膜软化等。皮肤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粗糙,毛囊出现角化性丘瘁,呈圆形或椭圆形、针头大小、暗棕色。骨骼系统上表现为骨细胞数量减少,软骨内骨形成迟缓,骨母细胞活性减弱,因而骨骼硬组织及软组织均受影响。在儿童可见骨组织停止生长,发育迟缓,齿龈增生角化,牙齿生长增加。延缓并可在表面出现裂纹,容易发生龋齿。
维生素A缺乏在免疫力上主要表现在黏膜的免疫水平发生变化,不仅使眼、呼吸道、胃肠道以及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维生素A缺乏对大脑的发育也有较大的影响,容易引起婴儿早产、小头和无眼畸形等。维生素A能使铁正常地被红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国内外研究已发现,维生素A缺乏时引起的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相似,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水平降低,而血清铁蛋白正常,肝脏和骨髓储铁反而增加。
维生素D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是体内钙平衡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佝偻病(rickets)是最早被认识的一种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Ddeficiency)。与骨软化症相比,佝偻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
维生素K缺乏病(vitaminKdeficiency)是一种以出血为特征的营养缺乏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该病发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婴儿健康。维生素K缺乏可发生任何部位的出血,但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维生素K缺乏是婴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早发性新生儿出血症常发生在生后24小时内,可危及生命,病史可追溯到其母亲妊娠期服过作用于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如双香豆素、抗惊厥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铀)、抗生素等。典型新生儿出血症常在生后2~5天发生。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出血,可吐血或便血,吐出物呈棕色,便血轻者有2~3次如胎便样黑便,重者有黑便及鲜血便,甚至可导致休克、死亡。其次是皮肤出血,轻者为痕点,可扩大成瘀斑,甚至血肿。迟发性新生儿出血症一般在出生1周后发病,发生在全部以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且出生时未给维生素K的婴儿,多发生致命性的颅内出血。
脚气病(beriberi)即维生素B1缺乏病(vitaminB1deficiency),是由于缺乏水溶性维生素B1(又称硫胶素)引起的全身疾患,主要损害神经-血管系统,以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组织水肿、心脏扩大、循环失调及胃肠道症状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生在以加工精细白米面为主食的人群,治疗及时可完全恢复。
维生素B2又称为核*素(riboflavin),由于缺乏维生素B2而引起的疾病,称维生素B2缺乏病(vitaminB2deficiency),以眼、口腔和皮肤的炎症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缺乏早期出现“口腔生殖系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口腔疼痛、眼睛出现瘙痒感、灼烧感,继而出现口腔和阴囊病变。
烟酸(niacin)又称维生素B3、尼克酸(nicotinicacid)、抗癫皮病因子等。癫皮病(pellagra)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3而引起的疾病,以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nhea)和痴呆(dementia)即所谓的“三D”为典型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B6(vitaminB6)目吡哆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通常在食物中有三种存在形式,即吡哆醇(pyridoxine)、吡哆醛(pyridoxal)和毗哆胺(pyridoxamine)。维生素B6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包括转氨、脱羧、氨基内消旋、色氨酸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等,还参与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和神经系统中许多酶促反应。
维生素B6在动植物性食物中分布相当广泛,原发性缺乏并不常见,但可能由于需要量增加、吸收不良、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等原因导致维生素B6缺乏病(vitaminB6deficiency)。维生素B6缺乏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在眼、鼻与口腔周围皮肤处发生脂溢性皮炎,小细胞性贫血、癫痫样惊厥,以及忧郁和精神错乱。成年人维生素B6缺乏时常感觉疲倦、乏力,出现皮肤红斑和脂溢性皮炎。
叶酸称为维生素M,或维生素Bc,属于B族维生素。叶酸最早从菠菜中分离出来,叶酸在膳食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尤其叶酸与出生缺陷、叶酸与心血管疾病、叶酸与肿瘤、叶酸与老年痴呆的研究逐步在加深。
叶酸缺乏时导致DNA合成受阻,使细胞周期停止,同时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形成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并可出现“牛肉舌”,可伴舌痛、食欲下降以及腹泻、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易怒、妄想等精神症状和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表现。血象检查可见患者血中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体积增大,核肿胀且分叶增多,可达5个分叶以上。外周血中出现巨幼细胞,骨髓象可见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铁染色常增多。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叶酸缺乏可使孕妇先兆子痛、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高;胎盘发育不良导致自发性流产;叶酸缺乏尤其是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孕早期叶酸缺乏可引起胎儿神经营畸形。
维生素C(抗坏血酸)缺乏病(vitaminCdeficiency),是一种以牙跟肿胀、出血,皮肤燎点、那斑及全身广泛出血为典型临床特征的疾病,故又称为坏血病(scurvy)。
最后,维生素B12缺乏也将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也会影响叶酸的代谢。新生儿维生素B12缺乏将严重损害神经系统的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和神经系统缺陷。维生素B12缺乏也是神经管缺陷和孕期流产的独立风险因子。
以上阐述了几种重要的维生素缺乏可以引起的疾病的症状,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或身边朋友的身体,尤其所知道的婴幼儿或儿童所出现的问题,初步判断是缺乏哪一种维生素引起的疾病,及早有针对性地选择富含该种维生素的功能性食物或保健食品补充所缺乏的维生素,正所谓“缺什么营养补充什么营养”。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人体健康和生命周期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人们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行为和均衡的膳食模式可以避免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对许多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干预和治疗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