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胃对食物有“记忆”功能,同种食物,不同人消化吸收不同
胃部是我们人体存储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经过胃部处理后的物质进入小肠,完成绝大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工作。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同种食物,不同的人进食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比如:经常性吃辣的人,在进食辣椒之后,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而有些人就会出现焦躁,甚至是腹痛拉稀等现象。
此外,对于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同的人进食消化吸收情况也不同。比如鸡蛋或牛奶,在不同的人进食之后反应也是不同,有人会因为进食牛奶而出现反胃呕吐或者是消费不良的情况。有人在进食高脂肪食物之后,会出现拉稀现象;当然还有一些蘑菇类食物,有些人吃了也会出现拉稀现象,而有些人却一定反应也没有。
对于同种食物,有些人吃了会出现不适或消化不良,而有些人却没事,是胃不好吗?
当然这不排除有些人是因为胃肠功能过于虚弱导致的,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儿童或者一些体弱者,对于食物更要注意合理搭配。但是,也未必全表示胃部功能虚弱,或许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为何这么说呢?
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叶医生介绍,每个人的胃部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胃上皮细胞每天都会不停的更新,不停地生长。我们小到大平时经常吃什么食物,那么我们的胃部与小肠就会慢慢的进化,或者说适应我们吃什么食物的能力。如果我们从小就习惯吃辣,那么我们的胃部以及小肠就会适应这种辣味的食物。当我们进食辛辣食物的时候,反应就不会那么大。比如说湖南人,辣椒是美食,吃辣椒是一种享受。而对于从小吃惯了清淡食物者,比如岭南地区的人们,如果突然改吃湘菜,就会感觉胃受不了。
所以我们说胃肠对食物具有“记忆”功能,我们经常吃惯了什么食物,或者说常用的一些烹饪方式,那么我们胃部就会对这些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比较强。同种食物,或者说同样的烹饪方式,对于别人或许是健康养生,但是不一定就能适用于自己。所以,我国传统医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同种方法对于当地人实用,但是出了这个地区还得根据临床表现来从新评估。
还记得在新冠肺炎初期的时候,钟南山院士也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强调了中医抗疫在广州地区临床上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在其他地区是否也有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如今,随着南北的文化,以及中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各地的饮食习惯变得比较复杂,各说各的理。比如西餐比较倾向于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炸鸡腿、薯条、汉堡、披萨等等。然后就是吃生的食物,如生鱼片、几成熟的牛肉等等。那么这些食物是否也能成为我们的营养食品呢?这显然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的建议是,还是要尊重传统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地方上,自己长期的坚持的烹饪方式,以及一些经常吃的食物。这才是维持我们人体健康的基础饮食习惯,如果突然改变饮食习惯,胃部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当然,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也可以尝尝鲜。偶尔吃吃西餐,可以获得更加愉悦的心情,同样具有养生的意义。不知道您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