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疑难病诊治应寻找中西医结合新的契合点中
TUhjnbcbe - 2023/11/2 23:50:00
白癜风学术高峰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718/8048343.html
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之间,存在很深的鸿沟。许多慢病和疑难病的治疗,是目前西方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最常见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患,用西药只能控制症状,一但停药,血压、血糖、血脂会随即升高,被一些中医学者和坊间百姓,诟病为“西医治标,不治本”。祖国传统中医学,也被部分西医专家所抨击,含马兜铃酸类药物造成相当多的肾功衰竭,某些中药成分还与肝癌等癌症疾患密切相关,这些负面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尤其是一些中医药的现代化,一些中药注射液的应用,因不符合传统中医药的原理,并存在一些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已经被部分西医工作者所唾弃。故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之间,一直是处于对立状态,更谈不上融合发展。人体微生体是沟通中医与西医的桥梁。近来西方医学中人体微生态学说的提出和不断进步,打破了过去传统西方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有10%的细胞和90%的微生物组成的个体,约30%的疾病源于遗传基因,有约70%的疾病源于外界因素影响人体微生态。中药本身就包含很多“粪便”的成分(金汁、人中*等);中药很多有效成分是人体不能吸收利用的非淀粉多糖(如灵芝多糖、香菇多糖、虫草多糖、石斛多糖、海参多糖、人参皂甙等),但是肠道菌群的底物,经肠道菌群转化后,进入循环系统,发挥调节免疫等功能;中药制剂进入人体后,很可能经过肠道菌群的转化,生成最终产生能达到效应器官的有效成分,而发挥作用的。故传统中医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脾胃论”认为许多疾病通过调脾胃治疗,“归脾丸”治疗精神心理疾病,“四大补品提高免疫力”等等,均可以用西医的人体微生态理论进行完美地解释。也就是说,传统的中医理论,可以用现代的、科学的人体微生态理论进行合理演绎,使得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在微观的、科学层面上有了新的契合点,宏观层面的中西医结合也将指日可待。从人体微生态理论得到启示,认为中药到达靶器官发挥作用至少需经过七组物理化学过程,简称为“七次转化”,其中肠道微生物转化起到重要作用。中药进入体内的过程,首先是数种已经炮制的中药(炮制是复杂的、多阶段的物理化学过程;简称为第一次转化),经瓦锅的特定条件蒸煮加工(先放与后放,熬制时间温度等,均有限定;第二次转化),再经过胃酸强酸环境(胃酸的pH值可小于1,可比稀盐酸还酸;第三次转化)、和十二脂肠液强碱环境的处理(第四次转化),产生真正的有效成分。后者中一小部分可能经小肠直接吸收入血,主要经肠系膜上静脉达门静脉,再进入肝脏;另一部分小肠不吸收的有效成分则进入大肠,经肠道菌群转化(第五次转化),产生次级有效成分吸收入血,主要经肠系膜下静脉达门静脉,也进入肝脏。这两部分有效成分在肝脏再此进行加工(第六次转化),然后经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从门脉系统进入体循环静脉系统。这些源于中药组方的有效物质,再经具有强大毛细血管网和免疫细胞肺部的加工(第七次转化),最终产生能达到效应器官的多靶点“药物”,发挥有效作用。中药“七次”转化理论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1)中药是通过调整人体微生态发挥作用的,临床疑难病的治疗,借鉴中医理论可能是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在高血压、糖尿病、焦虑抑郁症、癌症、肥胖、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2)有效成分需要在肝脏转化,提示肝脏对于机体,远比过去西医传统理论所认为的重要,可能是机体的另一“中枢”,许多疑难病的治疗需要考虑肝脏的作用;近来西方医学中脂肪肝(fattyliverdisease,FLD)的命名,已经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改为代谢相关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MAFLD),也强调了肝脏病变与人体全身疾病的关系;与中医强调“肝”的作用,异曲同工。3)重视肠系膜的功能;中药有效物质必须经过肠系膜进入门静脉,再入肝脏,肠系膜是重要通路,中医有“揉腹”等相关疗法,西医最近也提出肠系膜可能是一个重要器官,是肠道菌群转化物质进入体内的重要通路;中西医理论在从不同的方向,相向而行。4)中药转化及肠道菌群产生的调节物质,最后需经肺脏转化,故肺也是肠道菌群影响机体,和中药等治疗性物质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西医有研究表明,人体的血小板有相当部分不是在骨髓,而是在肺脏中形成的。中药的研究也需
1
查看完整版本: 疑难病诊治应寻找中西医结合新的契合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