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发烧的预防和治疗
TUhjnbcbe - 2024/4/24 18:13:00
生姜水能治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50110/4555698.html

发烧,医学术语又称发热。发烧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
  然而,感染并不是发烧的唯一原因。例如,滥用安非他命类药物和戒酒反应都可导致体温上升。环境压力也会引起中暑及相关疾病。
  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相当于人体恒温器。它由称为热原的流动性生化物质激发,热原从免疫系统识别的潜在病灶开始,通过血液流动。人体组织会制造一些热原,许多病原体也会产生一些热原。下丘脑一旦发现热原,便会告诉身体加强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并减少周围的血液流动,保持这个热度,从而导致发烧。通常情况下,儿童发烧更厉害,也更容易,这反映了病原体对没有经过考验的免疫系统的影响。
  有时候,发烧可能会严重到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发烧超过华氏度,就能威胁重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功能。细胞应激、梗塞(心脏病发作)、组织坏死、痉挛和神志失常等都是潜在的不良后果。如果发烧的程度超过了人体自身的降温能力,使用“凉毯”和其他方法都是有好处的。

是怎么引起的?

致热源性发热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pyrogen):外源性致热源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1eukocyticpyrogrn),如白介素(IL一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如何预防?


  1.预防: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流行期间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2.其他注意事项:


  1)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须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2)有些患儿会引起抽筋,甚至高热惊厥。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3)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但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4)小婴儿可能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治疗方法有哪些?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


  (3)针灸降温法


  3.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烧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