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体内居住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肠道菌群”。由于数量庞大,且参与和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因此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那么,孤独症的症状是否与肠道菌群有关呢?
一、胃肠道不好会加重孤独症症状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菌群可通过“肠道-脑轴”影响人体大脑的正常工作和发育。当孤独症儿童的肠道菌群出现紊乱,可导致脱硫弧菌属细菌、梭菌属细菌、萨特菌属及酵母菌等细菌数量显著增加,这些菌群会增加肠道通透性,进一步激发免疫、炎症等反应,导致儿童胃肠道问题发生、发展。临床研究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表现出多种饮食行为异常,如消化不良、肠胃疼痛、极端偏食、拒绝食物或贪食。这些特征在其发育早期显现出来,不仅影响患儿的营养状况及体格发育,也使父母陷入养育焦虑和束手无策的境地,有的干脆姑息和放任其饮食偏好。孤独症的偏食原因可能与其嗅觉和味觉异常(迟滞或异常敏感)有关,也可能是重复刻板行为的泛化表现,亦不排除胃肠功能失调导致的儿童饮食异常。姑息放任或喂食不当往往导致孤独症的不良饮食行为变得相当顽固,且有加重病情和临床症状的倾向。大量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胃肠道症状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同组没有胃肠道症状的儿童相比,那些经常腹痛、腹胀、腹泻、粪便评分较差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退缩、刻板、多动及烦躁不安程度更严重,且胃肠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这些症状的发生可能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功能差异所致,如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胃肠道症状的发生。
而孤独症儿童的胃肠道问题(便秘、腹痛等)得不到及时评估和诊断,那么长期的胃肠道问题处理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代谢异常,还可能会影响免疫、内分泌和能量代谢系统,严重时可影响孤独症儿童的感觉、认知、情绪、行为等,进一步加重孤独症症状。由此可见,孤独症儿童胃肠道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影响的可是儿童的全身健康。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治疗孤独症儿童的胃肠道问题,可以帮助消除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睡眠、攻击和其他问题行为,使儿童能更好地听从指令、配合治疗和行为干预,大大促进了行为干预的效果,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二、饮食干预可促进星孩肠道健康
在常规的胃肠道治疗的基础上(比如益生菌等)加以饮食干预,可进一步有效改善肠道功能,儿童的很多异常行为也会随之改善。
1、改变饮食习惯,提高进食质量
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明显挑食行为,对食物的颜色、形状、种类、气味及口味具有较偏激的爱好。对此,家长可以先观察其饮食喜好,并参考营养师意见,将食物做成其喜欢的颜色、形状,运用食物互补的原则,掩盖孤独症儿童不喜欢的气味和口味制作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2、调整饮食成分,增加营养多样性
孤独症儿童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摄入多种鱼类、肉类,早餐可添加益生菌,大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以深色蔬菜为佳。
如:早餐食用熟鸡蛋,保证蛋白的摄入,食用酸奶等益生菌丰富的饮品代替牛奶等未发酵的食物;午、晚餐主食以米饭、面条等谷物类为主,搭配大量新鲜蔬菜,每餐提供不同的肉类或鱼类,保证蛋白质的多样性,两餐之间食用水果,以葡萄、蓝莓、樱桃等深色瓜果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