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儿常伴有咽痛、头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儿可引发惊厥。因此,解热镇痛药是小儿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由于小儿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呼吸道细小而且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一旦伤风感冒,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炎症,甚至肺炎。所以合理应用药物是儿科医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解热镇痛药。由于它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较少,故在儿科应用广泛。儿科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临床应用广泛,如泰诺林滴剂、儿童百服宁口服液等。时美百服宁滴剂、(泰诺)酚麻美敏口服溶液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除有退热作用外,还用于缓解小儿感冒其他症状,如小儿咳嗽、鼻塞等。
布洛芬是美国FDA唯一推荐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其口服吸收快,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美林混悬液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据报道,美林具有比百服宁更长的退热持续时间和更强的退热作用。美林除了给药方便,它的口感好,外包装美观,更适合儿童使用。
使用原则:解热镇痛药虽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并非安全药,尤其对于小儿患者,更应谨慎:(1)严格控制剂量,特别是注射剂。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因为在高热时机体对解热药很敏感,所以临床上用安乃近注射液为高热。病人退热时应注意掌握剂量,以免导致出汗过多而引起虛脱。(2)不应缩短服药时间。用药前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一般地讲,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退热作用可持续4~6h,若降温后再度升高,重复剂量给药会产生叠加退热作用。(3)了解复方制剂的成分,避免重复用药。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泰诺林以及布洛芬,是目前解热镇痛最常用的非处方类(OTC)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可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神经痛及偏头痛、癌性痛及手术后止痛,不少复方感冒药中都有它的身影。然而二者的化学结构、作用强度以及不良反应有明显的差别,该如何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呢?
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但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对乙酰氨基酚化学结构中含“酚羟基”,易被氧化为有颜色的醌类化合物,稳定性较差。因此对储藏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1.贮藏条件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温度不超过20°C。
美林(布诺芬混悬滴剂):密封干燥处保存。
2.肝毒性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吸收后,约90%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后排泄体外,约5%~10%转化为具有肝毒性的醌类化合物。
因此,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致命的肝坏死。
3.抗炎作用
因为炎症部位的白细胞可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显著降低对乙酰氨基酚的抗炎作用。有研究认为,对乙酰氨基酚主要是通过抑制脑组织中的环氧化酶(COX)发挥解热镇痛作用。相反,因为炎症部位的pH值较低,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在炎症部位有较高的浓度。因此,对乙酰氨基酚不能代替布洛芬、依托考昔等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
小儿发热并非独立的疾病,常为临床上某些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症状,因此,解热镇痛药只是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寻找发热病因进行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