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都能吃饱饭,似乎不应该存在营养不良。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临床上有大量营养不良的儿童无法完全康复,他们发育不良、体弱多病,而且还有许多大病重病患者(比如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即使他们有饭吃,并且能吃饱。、
一、现代医学对于营养不良的研究
最近的一项10年研究指出了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这些病人的肠道微生物没有成熟。
年,一个国际团队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低成本、容易获得的补充剂,能优先刺激有益肠道细菌的生长。这些补充剂在小规模试验中表现良好,目前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观察其在预防发育迟缓方面的效果。
研究者认为,标准食品——奶粉和大米对关键菌群的生长几乎没有帮助,但含有鹰嘴豆、香蕉、大豆和花生粉的补充剂有助于微生物群的成熟。
经过短暂的临床试验后,服用补充剂的儿童血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代谢物,这些都是正常生长的标志。
二、中医对于营养不良的认识
现代医学从肠道微生物去研究营养不良,我认为是外求。外求不如内求。内求者是治本之道。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所以营养不良,根本原因是脾胃太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导致营养不良的各种症状。
一则,养脾胃则气血旺
《内经》提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十分重视脾胃功能,认为胃气为人体之本。人体依赖脾的运化功能血气得以充养,精血得以充盈,以维持生命。《伤寒论》中注意保养胃气,所列方剂多含姜枣、草,服药养护也以顾护脾胃为主,中病即止。由此可见,保养“胃气”实质为顾护脾胃功能。
脾胃位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功能与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关系最为密切,机体对水、食物等消化分解产物的吸收和转运有着复杂的系统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现代研究亦发现,慢性胃炎脾气虚者胃镜可见黏膜变薄,红白相间,以白为主;亦有研究发现,脾失健运致胃肠动力学、酶系统及肠道菌群等发生改变,并影响饮食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二则,脾虚导致肿瘤恶病质
肿瘤患者出现营养状况异常,脏腑及肌肉四肢失去充养,可出现纳差、乏力、消瘦等脾胃虚弱症状。《内经》中就有记载: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文中描述的病状就与肿瘤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的消瘦、虚弱的症状极其相似,且明显是脾虚和气虚的症状。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腹中症有结积,便害饮食,转羸瘦,提示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多见厌食、消瘦等营养不良症状。
分析其病机,癌症病人出现的一系列形体消瘦、纳呆、脏腑功能低下、衰竭等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久病癌肿耗伤人体气血,而且其根本病机是脾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气血化生源于脾的运化;而且,脾主肌肉,肌肉的消瘦亦源于脾虚。
临床上我们可以观察到,营养不良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的重要因素,其本质以脾虚为主。一方面,癌细胞的迅速生长和疼痛大量消耗机体营养物质,加之进食减少使合成的营养物质缺乏,出现贫血、肌肉消瘦等一系列恶液质表现;另一方面,肿瘤坏死产生毒性物质可引起机体代谢进一步紊乱。
中医的脾虚与临床所见的肿瘤营养不良有相关性,养脾胃是保证营养支持在治疗中取得最佳疗效的基础。
根据我自己的临床观察,肿瘤患者出现的形体消瘦、疲倦、乏力等症状,与脾虚的病机相一致,治疗应以健脾为主,而且的确有效。
三、如何对抗营养不良?
据上所述,要想对抗营养不良,关键在于补脾之虚。使脾能运化,则饮食精微能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自然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所以,养脾是关键。
养脾的方法甚多,除此之外,养脾还要先养好情绪。想想天地万物,各有规律,各行其道,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该开心才是。感恩天地,给了我们生命;感恩万物,为我们提供生活的必需,并且给我们以快乐。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多存感恩的心、向善的心、快乐的心,这样心境自然就开了,自然肝气顺畅,脾土得以安康,这也是养脾的方法。(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