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
很多家长对此充满很多问号,最新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给出了答案。
一定要的!
维生素d为何如此重要?
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充足的维生素d对于胎儿期和儿童期骨骼发育、神经肌肉系统、免疫系统、组织细胞分化与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d缺乏将影响孩子的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健康: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等,严重者出现喉痉挛甚至发生窒息导致死亡。维生素d缺乏还将增加呼吸道感染、肠道炎症、过敏症和哮喘症的风险。
我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
目前我国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仍是突出的营养缺乏问题,3-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8.9%,维生素d不足率为43.0%。与儿童户外活动过少和膳食维生素d摄入量严重不足有关,常规给予预防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将有助于改善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显著降低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
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是在人体内的活性形式,而25-羟维生素d[25(oh)d]是反映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因此临床通过检测25(oh)d来评估人体内的维生素d缺乏程度。
表1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判定标准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1、围生期储存不足:胎儿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为胎盘,但脐血中25-(oh)d3水平仅为母亲血清的60%-85%,胎儿、新生儿体内含量低。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等,体内维生素d储存量更是明显不足。
2、生长发育迅速:婴幼儿生长发育速度快,对维生素d的需求相对较大。
3、营养供给不足:
①母乳中维生素d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即使充足的母乳量,乳汁中的维生素d依旧不能满足婴儿体格生长所需,尤其对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儿;
②天然食物: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通常较少;
③紫外线光照合成: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是人体最主要的维生素d来源,受海拔、纬度、紫外线照射强度、皮肤暴露面积等影响较大。
4、疾病影响:
①影响吸收:感染性疾病、慢性消化性疾病、肝胆系统疾病、急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会影响维生素d吸收。肥胖儿童体内维生素d多存储在脂肪组织中,体内维生素d的活性和功能降低。
②消耗增加:感染性疾病期间会导致维生素d的大量丢失。
③药物的干扰:新霉素;抗惊厥、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维生素d缺乏如何防治?
预防维生素d缺乏:
户外活动:尽早带婴儿到户外活动,逐步达1-2小时,散射光为好,裸露皮肤,无玻璃阻挡;6个月以下避免阳光下直射。注意防晒,避免皮肤灼伤。
膳食摄入: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乳类、奶制品、豆制品等。
维生素d制剂:新生儿生后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iu/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生后1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制剂iu/天,3个月后可调至iu/天。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腹泻病期间、营养不良者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iu/天。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在剂量上,可予每日疗法或大剂量冲击疗法;剂型上,可选用口服法或肌肉注射法;治疗原则口服为主,口服法比肌肉注射法可更快提高25(oh)d水平。维生素diu/天为最小治疗剂量,同时补钙,疗程≥3个月。
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制剂15-30万iu一次(单次给药),并停用其他维生素d制剂1个月,用药1个月后随访。肌肉给药不宜应用于新生儿。肌肉干预用药一般只使用一次,如症状无改善应考虑其他疾病,完善相应检查。
常规补充维生素d会中毒吗?
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出现高钙血症,血清25(oh)d>nmol/l,伴有高钙尿和低甲状旁腺素,此种情况称为维生素d中毒。
要吃多少剂量的维生素d才会引起中毒呢?
①婴幼儿2-5万iu/天,连续数周或数月。
②未经诊断给予大剂量突击治疗。
③部分敏感者0iu/天,经1-3个月后也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也就是说,-iu/天的常规补充剂量是不会导致宝宝维生素d中毒哒。
作者:医院新生儿科李艳君
科普结束
医院新生儿科是国内最早建立nicu的单位之一。是国家新生儿和围产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前任主委单位和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4名,8名在全国性学术组织兼职。
拥有国际一流的专业抢救设备,具有应用国内外最先进诊治技术能力,具备新生儿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每年收治各类新生儿病例多例,以危重病例、疑难病例、早产儿和先天性疾病为主。初步形成了重症畸形胎儿宫内转运、遗传代谢性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营养管理和早产儿视网膜病为诊治特色的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收治新生儿和服务范围辐射上海市、长三角地区,覆盖全国范围。
近五年获得国家级课题1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科学(英语版)》,参编教材4本,主编《新生儿营养学》等专著2部,参编《实用新生儿学》等著作5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多名。
上观号作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