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心身压力。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通宵熬夜、嗜食烟酒、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使越来越多的人虽然无基础疾病,但却经常表现出疲乏无力、精神困顿、情绪低落、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虚性亚健康状态。但是往往在服用了补药之后会出现上火、牙痛、头痛、痤疮、鼻衄(流鼻血)、腹胀、腹泻等症状或者使原有疾病加重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的原因是什么
正所谓“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然而病人却补之弗受,甚至愈补愈虚,究竟为何?清代医家吴鞠通认为“虚不受补”多因为脾胃虚弱或受损不能运化吸收药物。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喜温恶燥,胃喜润恶燥,一升一降,纳运相得,相反相成。“五脏皆秉气于胃”,脾胃一虚则五脏六腑皆虚,故虚证的产生与脾胃功能减弱密切相关。
久病之人往往脾胃素虚,若投以大剂量补益之品,往往会壅滞脾胃,阻滞脾运胃纳,更加削弱脾胃功能。滋补阴血的药物往往滋腻碍脾,易伤阳助湿,常会导致纳差腹胀、呕吐胀满、腹痛腹泻等不适,温补阳气的药物往往温燥辛散,易耗阴伤津,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面红目赤、牙龈肿痛等不适,这也是临床上虚不受补最常见的原因。
出现“虚不受补”怎么办
通畅气机和促进脾胃运化是解决“虚不受补”的重要策略。气机就是气的运动,可以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人充形长,吐故纳新,气机是根本。人体生命活动有赖于气升降出入的正常。脾升胃降,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而肝主疏泄,主调畅气机,故人体的气机与肝、脾、胃三者最为密切。
若人体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司,则水湿、痰饮、瘀血、郁火等病理产物相继产生,同时阻闭水谷精微输布和补益方药作用的通路,从而产生虚不受补的症状,正如吴鞠通所言:“俗云:虚不受补。便束手无策,以为可告无愧。盖曰:非我之不会补,彼不受也。”“虚不受补”非不能补,而是补不得法。兼顾顾重视调脾胃、畅气机等策略,最终实现虚者可补,虚体可调。
“一调一补”让你实现轻松进补!
一调:调脾胃,调肠道,促进食物和营养的运化吸收。
一补:补肝肾,强筋骨,生气血,温补易吸收,还能提高免疫力。(周思裴)
[责编:尹舒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