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表示很疑惑,你说现在科技都那么发达了,不粘锅也普及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出现“不粘马桶”?
这句话虽然有些搞笑,但却戳中了每一位“上厕所星人”的痛苦!
我相信每位朋友都出现过大便黏腻,粘马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拉的便便巨臭,还冲不干净,弥漫在空气中都是一股臭味,令人窒息。
但对于便秘的朋友来说,又是另一种情况了。
我相信每个人也都经历过,脸都涨得通红,汗水都出来了,脚都麻了,便便还是倔强地坚守在门口,但似乎又呼之欲出,啊,那种不甘心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便秘之后不仅觉得肚子堵得慌,整个人还特别难受,没有食欲,通常还会有口臭,无论你怎么刷牙也解决不了。
仔细观察,身边的朋友们似乎都有一些“小毛病”,偶尔的小信号,其实是身体亚健康的表现:便秘、腹胀、口臭、脸油、无力、乏力、头晕、睡不好等,这些平常无奇的小问题,和脾胃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脾”字很有意思,左边是个月字旁,右边的“卑”是婢女的婢字右半部分。脾就像人体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中的丫鬟一样,虽毫不起眼却对人体至关重要。
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里最怕脾生病,脾这个丫鬟一旦生病,没人给烧柴,没人给做饭了,也没人伺候主子们了,整个大宅门就瘫痪了。
所以脾病是大病,又被称为“富贵病”。
事实上,身体给你发出的小信号,就在告诉你——脾胃虚了。
脾胃虚弱之后,脾胃既不能有效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运输到身体各处的体液也会失调,导致体液过多地在腰腹部堆积,形成“啤酒肚”、“游泳圈”。
虚胖的人,抵抗力还特别差,温度变化大一点,基本都会感冒,而且运动也非常费劲,一动就气喘吁吁的。而且他们身上的肉肉,是那种“拜拜肉”,手指撮一撮,还会有一个小坑坑。
不仅如此,脾虚还有这些信号:
1、干瘦
脾胃出了问题,吃进去的食物,营养不能吸收,身体各个脏腑也没有足够的能量、营养供应,身体自然看着干巴巴的,风吹就倒的样子。
2、脸油、头油
脾虚时身体内部的体液失调,脸部就会没有足够的水供给。大脑感知到皮肤缺水,就会让相应的系统释放水,而皮肤不能自己释放水,就只能分泌油脂了。
3、舌体胖厚有齿痕,舌苔滑腻。
4、睡不着、易醒
任凭你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好不容易正要入睡,稍微有一点的风吹草动就又被吵醒。
发现自己有这些信号,第一不能忽略,脾胃为“后天之本”,相当于身体的能量库,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二不要惊慌,自己吓自己,脾胃是可以通过日常调理慢慢恢复的。
是的,脾虚只是一种失调状态,不属于疾病,是可以恢复的。
90%的脾胃问题都是从吃饭上得的,吃好饭看起来简单,但要坚持长期做到位并非易事。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虚,要健脾首先要把这些坏习惯给戒掉了。
健脾胃,中医上有一个传承四百多年的食疗方——八珍糕。
当时,乾隆帝已年逾八旬,暮年之人,先后天俱亏,阴阳气血虚损叠至,故频用此糕,亦颇适合。
此方法还被记载在《百病食疗大全》中,家人试过都说有效,坚持调理,能够化痰祛湿,改善脾虚!
健脾中成方——八仙糕,亦称八珍糕,有基础配方和标准配方,《百病食疗大全》中记载的,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标准配方:
取茯苓30克、芡实15克、太子参15克、白扁豆30克、生山楂15克、山药30克、白术30克、薏米30克、莲子肉30克、炒麦芽15克,和成面,上锅蒸熟即可。
不寒不热,平和温补,健脾养胃,屡有奇效,故宫中常用之。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罗大伦老师,称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
明代著名御医陈实功,一生注重脾胃气血的保养,在《外科正宗》一书中留下了八珍糕的方子,称其“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我们可以看出,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米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
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老人小孩都合适。
由此可见,食疗真是好方法,避免了吃药的痛苦,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
“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所以食疗也是很有讲究的,并非所有食物搭配都有效。
但真正的中医食疗还远不止这些,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医理,想要透彻了解食疗的做法和搭配,建议你不妨看看《百病食疗大全》这本书。
书中按照疾病性质,分门别类精选了千余种行之有效的食疗方法,让你花小钱治大病,既吃得健康,还吃得开心愉悦。
书中都是采用最环保的食用材料,最简单的食疗方法。
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食材,往往都具备疗养效果,比如胡椒驱寒,银耳补脑,芋头散结,马蹄清火,猪蹄补乳,萝卜化痰,葡萄悦色,红枣补血。
《黄帝内经》认为,根据体质特点,利用食物的温性、平性与凉性可以调节人体阴阳,达到防病保健目的。
都说“是药三分毒”,翻开此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理,重视日常养护,在身体还没有疾病的时候养好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建议每个人都去看看这本《百病食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