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圈并没有玄门正宗
TUhjnbcbe - 2022/6/3 11:15:00
眼科_眼部健康 http://www.nachi-fujikoshi.com/

话说我最近遇上这么一件事:

上周我写了一篇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注明消渴)的文章,里面的方子是从江苏已故中医大家印会河那里搜来的,目的是希望患者读读,做到明知自己病情。当然,更希望自己写写,能对糖尿病有一个细致了解,毕竟抄一遍等于读十遍嘛。

但是,不巧却遇上这么一位“仁兄”,底下留言道:用这些方子治糖尿病,一个都治不好,六经辨证才靠谱!

我说过,我已经注明西医糖尿病可以参考中医病名消渴治疗。而这位“仁兄”说来说去,最后落脚点还是六经辨证。

后面的画外音我们仿佛能听到:只有我傷寒门派的武功才是武林正派,你们其他的都是邪魔外道,根本不行。

这种话,我想立身中医圈的很多人听的是越来越多,许多所谓的“大师”也在不遗余力吹嘘仲景大大,什么金元四大家,嗯...不行,什么温病派...嗯...更不行。

行的,只有张仲景,因为我一辈子全心研究张仲景,所以张仲景行,我还能差到哪去吗?肯定比你们一般人强啊...

所以,我们的师父一辈子潜心研究仲景,我们就把他封神...师父封神了,我做徒弟的也就厉害啦...

说来说去,反正是仲景牛我就牛,吹仲景就是吹我自己,把仲景封神了,我这种小跟班起码也得位列仙班了吧...

那么对待中医圈里其他门派呢?黑啊,使劲黑他们...叶天士,哼...算什么东西...南方派都是小儿科...李东垣...哼,只会歪曲经旨...朱丹溪...哼...连提鞋他都不配...癌症?哼,大陆的中医...行的只有三个半...台湾的中医...哼,张步桃只能算半个经方家...

这不禁让我想起早些年读过的金庸武侠,总是有一些浓眉大眼的全真派的道士,一身道袍,随风飘飘,拔剑挺立,义正言辞的对其他门派的人说:我们才是玄门正宗,你们全是邪魔外道,你们怎么配与我们相提并论啊...

热闹,真是热闹呀。

据统计,现在注册的中医师27万,真正执业的不超过15万。

最近又听了个新闻,说全国宗教事务登记在职人员41万,包括神父、僧侣等等。

掰着手指头算算吧。

争吧。

奋不顾身的争。

到时候我们就上位了呀。

哈哈。

经方派真的就有那么“*治正确”?

经方派学到顶尖,真的就可以“笑傲江湖”?

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看几个案例。

01.

众所周知,日本有一位经方派的大师,他的名字叫做大塚敬节。他是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第二任所长想必大家更清楚,那就是矢数道明,我想,熟悉经方派的人对这两位远自日本的先生肯定如数家珍。

大塚敬节先生的经方学问是非常精湛的,然而,有一天他还是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可是,唐宋以后,那些名医的著作都是无用的著作吗?真的就没有研究和实用的价值吗?

这个疑问,他曾想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他遇到了他的汉学老师权藤成卿,两人谈及这个问题,老师告诫他说:你是个古方派,可是,古方派有排他癖,你不觉得,这是古方派的短处吗?

大塚敬节回去思考了很长时间,也翻了很多唐宋金元明清时代的中国医家的书,连日本本土后世派和折中派的书他都通读,经过长期实践,他发现后世医家的方剂也很好用。

于是,他用毛笔写了一副箴言挂在墙壁上:

医者意也,意生于学,方无古今,要期乎治。

从那开始以后,他从向古方一边倒的境地中解放出来,与后世派医师一起探讨交流交朋友,他感觉,自己的治疗手段更多了,药囊更壮大了。

看了大塚敬节先生的经历,您还以名门正派自居吗?

02.

宝岛台湾有许多有影响力的中医师。

而说到张步桃,我想,学习经方的人,无人不知他的大名。

郝万山先生曾说,张医师一天最少诊断人,最多人,这个数字,旷古绝今,足可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有人说张医师读了《伤寒论》不下0遍,张医师自己谦虚,说也就多遍。

有人说,现在“大师”满天跑,但真正的“大师”,起码做到一点:讲课不用幻灯片。

张步桃医师做到了,不但通程不用,仅靠脑袋记忆,而且有关伤寒的古今各家医案,他如数家珍,随便举。

够不够伤寒大家的级别?按说,对伤寒熟稔到这般田地,应该言必伤寒,动辄经方了吧,应该没有一剂经方解决不了的问题了吧,如果有,那就两剂。

可事实上呢?您如果看过他除去《伤寒》以外的著作,他对后世方剂的应用那也是铺天盖地。

《张步桃开药方》这本书中,银翘散、二陈汤、仙方活命饮、六一散...您是不是以为这些方子早就不管用了啊?您是不是觉得除了仲景先生的经方,这些全都是鸡毛了啊?

我们总偷懒的认为,所谓大师,肯定就是一套降龙十八掌力大刚猛,打遍天下无敌手,事实上呢,他还会百花错拳,还会小擒拿手,还会太祖长拳,就在不经意间,你还发现大师也练过蛤蟆功。

03.

年,那年,熊继柏18岁。

那会儿,他还是不是什么名动三湘的国医大师,更没想过给外国总统看病。而只是公社卫生院药房中的年青学徒。

突然有一天,县里来了通知,有一位老先生要来县里办中医培训班。熊继柏兴奋难当,兴冲冲找卫生院领导,要求参加这次培训。

院长说,大家都想去,怎么办?考试吧,熊继柏考了第一,如愿得以参加。

办班的这位先生,来头真大,名叫陈文和,日本东京大学毕业,后来从事了中医。

和熊继柏相处一段时间,陈师傅问到:继柏,你是不是还没读过《*帝内经》?

熊继柏:《*帝内经》是啥东西,听都没听过。

陈老师再问:你是不是也没读过《温病条辨》?

熊继柏答:没读过啊。

陈老师说,那你都读了什么书?熊继柏答:之前的胡岱峰老师只让背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陈老师说:还没读《内经》和《条辨》,说明你的中医知识结构你还很欠缺。想成为名医,还早着呢。

也就从那会起,熊继柏才正式读这两本书。

除了这四本经典,陈文和师父还告诉他,学中医,最重要的是背方剂。把方剂背会了,各科的病都会得心应手。

背就背呗,于是他白天参加培训班,晚上背方剂。

两个月,他背了首。

首是什么概念?

我们的十一五规划七年制《方剂学》教材全部载方首。

也就是说,熊老光方剂,就背了5大本。方名、药名、药量、功用、主治他要求全部记住。

直到现在,熊老常用处方,还高达首。这些方子里,既有经方,又有时方。大多数时间,都是混着用。

什么叫做“博采众方”?为什么人家当了国医大师?好好想想。

什么人可以让我真正五体投地的顶礼膜拜?就是这样的人。

有人问,背那么多方子,有啥用?用经方不就行了嘛!

三年后。

也就是年,熊继柏所在的湖南省石门县里发生了乙脑。许许多多的患者就这样夭亡了。

一个叫周金木的男孩,医院治疗5天,高热不退,昏迷、手足抽搐、角弓反张、浑身发红斑。医院会诊后下达了病危通知。家人不愿放弃,抱着孩子到了熊继柏所在的卫生院,请求尽最后一份力量。

年青的熊继柏立马想到了“清瘟败*饮”这个方剂,是温病派气血两清的方子,大剂量开出后,仅一天的功夫,孩子就退烧了,也不抽搐了。20岁的熊继柏,一夜之间闻名十里八乡。

而门诊量,也从之前的五六十人,一下子暴增到多人,这个数量,从那时起到现在,都再没有低下来。

这不就是用温病方的例子吗?

还有一个5岁孩子,高烧不退40多天,肚子疼。医院降不下温度,急的家属团团转,最后找到熊继柏先生,熊大夫看舌苔*腻,肚子疼,用病性和病位结合法,认为是湿热阻滞肠道,用的是李东垣的枳实导滞丸,3剂药退烧,肚子也不疼了。

这用的不就是金元四大家的方子吗?怎么就像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大用?

有一个高烧昏迷的病人,在湖医院。

病患是市里干部的孩子,西医专家会诊后就是退不下烧。省卫生厅请求他去参加抢救。

这是一位23岁的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患病*性肺炎,高热40多天,每天高热达40℃,昏迷不醒。熊老到病房一看,病人身上插了好几条管子,气管切开,上了呼吸机,鼻子里插着胃管,下身插着导尿管,双手插着输液管,胸口还插着两条管子。

熊老对西医不太熟悉,就问他们:“胸口为什么插着两条管子?”他们告诉他,一个是引流胸腔积液的,一个是治疗气胸的。这不仅是急症,还是危重症。只见病人大汗淋漓,但舌苔*,脉细数,沉取很有力。

于是熊老给他开了“生脉散合三石汤”。

这是温病方,生脉散可救气救阴,三石汤清肺胃实热。只给他开了两付药。

第三天下午,该病室主任给熊老来电话了,第一句话就是“退烧了”。熊老说:“那就好了,我完成任务了。”主任说人还昏迷没醒来,熊老说:“好办,吃几粒安宫牛*丸就可以了。”

后来,那个小伙子病愈。

有一个妇女,小腹上凸起一条笔直的、筷子粗细的筋、疼的没办法睡觉。熊老根据经络判定,这是肝经气滞血瘀,开的是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17剂凸起消失了,也不疼了。

后世的方子怎么就那么不堪了?王清任怎么就一个病也治不好了?温病派怎么就像某些人嘴里那般是小儿科了?

不是人家是小儿科,是你没学到家。为什么就爱先挑别人的刺呢,你自己下功夫了吗?就会耍嘴皮子是吧,就想着把别人压在底下抬高自己,是吧。

我就纳闷,好端端的伤寒派,好端端的仲景爷,怎么就培养出这么多目空一切的烂货。

04.

年,石家庄爆发大规模乙脑。

卫生部紧急调兵遣将,连发两道金牌: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组成的医疗队赶赴石家庄。

医院专家和苏联专家小组,火速驰援石家庄。

然而,乙脑的势头并未遏制住。

周恩来总理指示:让蒲辅周来想办法。

临危之际,蒲辅周开出了白虎汤,不到十天功夫,死亡人数大大下降,这场瘟疫就这么被控制住了。

可明年,也就是年8月,北京再次爆发乙脑。

医院住满了病人,死亡率相当高。有些人照搬石家庄经验用白虎汤,结果丝毫作用不起。

后来蒲辅周再次被邀请来,这次他开的是三仁汤、杏仁滑石汤。没几天功夫,就把这次可怕的瘟疫再次制服。

前者是《伤寒论》的方子,后者,则是《温病条辨》的方子。

这种情况下,温病的方子,难道不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吗?真像某些人所言,南方派都是小儿科吗?

蒲老弟子高辉远说,至少我知道的,蒲老系统研究过《内经》《千金方》《外台秘要》《证直准绳》《张氏医通》《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伤寒瘟疫条辩》《医学心悟》,此外还博采刘河间之寒凉、张子和之攻下,李东垣之温阳,朱丹溪之滋阴。补仲景之未备,开后学之法门。

有人说,陈修园就是我们经方派的大师。他就用经方治病。你说了那么多牛人,敢不敢跟陈修圆比比?

比你个毛线啊。你光看了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你看过他的《医学从众录》吗?你知道里面有多少新方、时方吗?你知道他治疗消渴,还用过玉泉丸、还津散吗?

你以为人家就死守着张仲景那几个方子成名成家呢?人家写张仲景,那是在奠定自己学术地位。真正看起病来,还不是什么有效用什么啊。这点道理都看不破,还敢整天把经方挂在嘴上。

许许多多的案例,都在清晰地告诉我们,后世许多方剂,只要辨证准确,作用并不弱。

有些人研究了伤寒,就觉得自己牛到天上去,就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这种厚己薄人的做法,实不足取。

我们欢迎人们研究经方,补上之前没学的这一课。但不是让你学了经方就开始目中无人,就开始把别人往死里黑。

这他么算什么好汉吗?把人踩在脚底下抬高自己啊?

怎么是个人,学点伤寒后,就觉得自己身价倍增了呢?

有些人欠缺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欠缺的还有人格。

今天我就把话谅这里了,得罪人,我是一点不怕。真正能救的,能听懂道理的,欢迎讨论。真救不了的,目中无人的,踩着别人抬高自己的,到头来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中医江湖中并没有哪一个玄门正宗可以一统天下。

真正厉害的,往往就是那些谦虚吸收别人学术精髓的人。

中医江湖中也并没有一把大巧不工的玄铁重剑,让挡着披靡,让自己卓然独立。

复杂的病,往往需要动用众多的医学储备,正所谓“方无古今,要期乎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圈并没有玄门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