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宝宝,宝宝就成为聊天时的主角,大家在一起总是聚焦宝宝的各种问题,宝宝的吃喝住行,生长发育,疾病困扰,都成了宝妈们常聊的话题。每次见面,宝宝是否长高,是否长壮的评价就像是见面打招呼一样的必然行为。
有的妈妈在别人家的宝宝的比较下,开始担忧,宝宝吃的也不少,食物也不错,为什么就不如同龄孩子高,同龄孩子壮呢?宝宝每天吃的东西真的被吸收了嘛?这是困扰很多妈妈们的问题,最近也在后台上收到很多留言,现在就来为大家解答啦!
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营养吸收不良主要发生在肠道养分吸收的哪几个阶段,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阶段1:
1)食物到达小肠内腔,经过内腔和小肠毛刷边缘处理;
2)吸收进入肠粘膜;
3)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循环。
宝宝吸收不良可能是由于在这三个阶段中的某个阶段或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多个缺陷,从而小肠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以及电解质、维生素、营养物难以被充分吸收。
不同营养吸收的部位
不同的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不同,人体内的肠道就像一个蜿蜒的大滑梯,营养分子一路滑下去,有的很快就被吸收,而有的最后才被吸收。如果肠道功能异常,或是不利于吸收的营养成分,最后就会随着粪便滑出体外。我们来看一下,营养成分到底在滑梯的哪一站下车?
脂质大多由空肠上2/3段吸收,脂肪经消化吸收后在十二指肠内的最终产物是一种乳化液,其主要由三酰甘油组成2。
并非所有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都能被小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约20%的淀粉可能会进入结肠,尤其是那些来源于谷类和土豆的淀粉,其中大部分淀粉会被结肠中的细菌分解代谢,由此得到短链脂肪酸而被结肠吸收2。
进入小肠的蛋白质近一半为内源性,如胆汁、胰液及黏膜分泌。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同,氨基酸能以单体、二肽或三肽的形式被吸收2。
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和D通过被动扩散方式由小肠吸收,维生素E和K2通过被动吸收方式跨肠黏膜吸收,维生素K1的吸收则需依靠胆盐帮助2。
钙、镁、铁、铜、锌、碘、硒等微量元素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多需主动的跨细胞转运过程和被动的细胞旁扩散过程2。
如何判断营养吸收不良?
如何判断宝宝营养吸收不良呢?除了实验室检查,大便改变、体重减轻、水肿、结肠产气过多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表现均提示存在吸收不良2。
幼儿常表现为营养不良、身体消瘦、精神状态差、体质量下降,如长时间难以摄入足够的营养,则会引发自发性低血碳水化合物、营养性贫血等疾病3。两岁以下婴儿的肠吸收不良可能以暴发形式出现,但也可以慢性腹泻、生长发育不良、腹胀和呕吐的形式出现4。婴幼儿肠吸收功能异常会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呼吸道感染几率大大提高。
宝宝营养吸收不良通常表现为三大物质的吸收不良,即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吸收不良。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营养吸收不良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标准进行初步判断。
脂肪吸收不良
常出现脂肪泻,粪便量多,呈灰白色,糊状、滑腻、有恶臭并经常伴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症状5。
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
婴儿期常以腹泻为主要症,粪便呈水样稀便,带泡沫及酸臭味。年长儿腹泻轻或无,而以腹胀、肠鸣、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5。
蛋白质吸收不良
粪便颜色较浅,有臭皮蛋气味,并出现与低蛋白血症有关的症状,如水肿、腹水等,而尿蛋白常阴性。蛋白质吸收不良罕见单独发生,一般均在肠粘膜广泛受损时,与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同时发生5。
如何促进营养吸收?
要改善宝宝的营养状况,促进营养吸收,就要改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状况,为宝宝选择易吸收,能够快速恢复生长发育的营养成分。
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易消化,生物利用率高;富含支链氨基酸,可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是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良好来源,能维持体内的谷胱甘肽(GSH)水平,发挥抗氧化作用;含大量的赖氨酸和精氨酸.能刺激合成代谢激素的分泌,促进宝宝肌肉生长:含谷氨酰胺。有助于肌碳水化合物原更新并增强身体免疫力;是高生物利用率钙的良好来源6。
中链甘油三酯(MCT):
不同脂肪因其所含脂肪酸量、脂肪酸碳链长度、双键个数及位置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也从而影响其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不同脂肪酸碳链长度的甘油三酯在消化速率和消化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中链甘油三酯(C8)明显高于短链甘油三酯(C2)和长链甘油三酯(C18)。MCT其水解产物中链脂肪酸(MCFA)碳链短,在疾病状态下消化吸收受到很小影响,可以帮助疾病患儿脂肪的吸收7。
如果您的宝宝有营养吸收不良的问题,并且医生建议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营养补充,相信阅读完以上内容,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相信宝宝遵医嘱食用已通过特殊医学认证的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以全面补充营养,为长高、长壮助力加油!
参考文献:
1.vanderHeideF.Acquiredcausesofintestinalmalabsorption.BestPractResClinGastroenterol.Apr;30(2):-24.
2.李晓波.小肠消化吸收功能评价[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01):-.
3.陈前程,范超,易利纯.跟踪随访在婴幼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年12卷4期,-,页,.
4.愈桑洁.肠吸收不良[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3):-.
5.姚福宝.小儿吸收不良综合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5(3):-.
6.杨玉红,林海.乳清蛋白的组成及生物学活性[J].生物学教学,,():5-8.
7.郑平,齐玉梅,张明.中链甘油三酯的基础与临床[C]//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