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功能性消化不良它是指具有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部疼痛、嗳气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的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我国的发病率不低,曾有研究显示为国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达23%,常占据消化科门诊患者的半数之多,且有上升的趋势。
01功能性消化不良归纳为中医“痞满”、“胃脘痛”的范畴,病机复杂
1、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认识
中医历代典籍上并无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病名,但其上腹痛、饱胀、嗳气、恶心等典型症状却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据历代医家记载,可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纳为中医“痞满”、“胃脘痛”的范畴。
在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根据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亚型的划分,具体将上腹痛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脘痛”,餐后饱胀不适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痞”。关于胃脘痛的病名记载,早在《*帝内经》中即有描述。《内经》中记载了胃脘痛的一些症状表现,但未将心痛与胃痛明确区分。
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虽无“胃脘痛”一词,但原文中多处论及“心下急”、“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均指胃痛,并以六经辨证对胃脘痛进行了证型的区分。
至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第一次将“胃脘痛”独立为一门病证,以阐述其病因病机,论述分型治疗,此时医家已开始将心痛与胃脘痛区分论治。直到明清时期,各路医家对于“胃脘痛”的认识日趋完善。
历代医家对胃脘痛认识的演变,说明了中医学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成熟,为后世研究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胃痞”又名“痞满”,其主要症状为胃胀,胸腹部满闷不适。至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将“胃痞”名为“心下痞”,指出其病位在心下,将其作为一种病证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方药。
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1)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等邪气由外而感,犯于机体,自外而入,循经脉而伤于胃腑,或外邪直中于里,损伤脾胃而至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其中又以寒邪最易犯于脾胃,阻遏气机。寒邪性收引,易伤阳气,客于脾胃,可致脾胃中阳不足,经脉拘紧,气机阻滞,即致胃中胀满,不通而痛。
(2)情志失调
情志与五脏关系密切,情志失调可致脏腑生理功能紊乱,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七情失调致病的论述,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等,七情过极亦可内伤脾胃,且尤以喜怒、忧思影响最为密切。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过怒伤肝,肝失疏泄,易横逆犯胃;脾主运化,与胃以“膜”相连,能为胃“行其津液”,助其通降,输布水谷精气,过思伤脾,运化失常,则胃失通降,两者皆可导致胃腑功能失调。
(3)饮食不节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管水谷的消化和精微输布,“食饮有节”既是水谷精气濡养脾胃的重要来源,也是脾胃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五味对应五行和五脏,饮食口味偏嗜,可致脏腑经气偏胜,使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失衡,久之脾胃乃伤。
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
(1)脾虚气滞
脾居中土,以升为健,司职运化,为中焦气机转运的关键,其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停聚中焦,壅塞气机,气滞不行,胃痛、胃痞由是而生。
(2)脾胃湿热
湿热之邪,为阴阳杂合而成,湿困脾阳,热伤胃阴,阴阳交织,缠绵难解,其性黏滞,犯于脾胃最易阻遏气机,清浊不分,浊邪内扰,痞满因作。
(3)脾胃虚寒
脾胃受纳、运化、腐熟水谷之气,全赖脾胃之阳气,其中阳充足,方使健运,若脾胃虚寒,阳不为用,不能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停聚中脘,可致胃痛、胃痞。
(4)寒热错杂
寒热错杂于中焦,其寒伤中阳,致中阳不运,热耗中气,劫伤胃阴,两者错杂,使中焦气机失调,可成痞满。
4、辨证分型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分型,历代医家根据其“胃脘痛”、“痞满”两种病名的不同,对其辨证分型也有各自的理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根据病因不同,将痞满分为“虚寒痞”、“食滞痞”、“实滞痞”、“外邪痞”四种类型,分别论治。
在《医学集成》中根据其病性之虚实,将痞满归纳为“虚痞”、“实痞”、“虚满”、“实满”、“实痞实满”、“虚痞虚满”。《类证治裁》根据病机将胃脘痛详细分为“肝乘胃痛”、“肾寒厥逆”、“烦劳伤气”、“客寒犯膈”、“痰积脘痛”、“气郁脘痛”等证型,并提出对应方剂。
《医学集成》则将胃脘痛分为气、火、寒、食、痰、血、虚、实、虫痛九种。现代医家辨证分型方法多以脏腑辨证结合八纲辨证,将其按病位、病性的特点划分证型。
02临床治疗上需要把握其关键病机,需重视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复杂,常有多个病理因素相互夹杂而致发病,故而临床治疗上需要把握其关键病机,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使“效如桴鼓”。故而导师根据其“脾胃气机不利、运化失常”这一关键病机,对肝胃不和型的患者提出以小柴胡汤上疏郁热,中和脾胃,下安水饮。
同时再结合患者个人的体质偏颇,进行相应加减用药,以此调理脾胃气机,助其恢复运化,从而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结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情容易反复,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且停药易复发,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耗费相当多的医疗资源。随着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的研究不断增多,中医药的疗效不仅被认同,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已成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