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看似是再平常不过的四件事,但四者之间却环环相扣,与健康也有密切关联!
大便虽然是人体排出的废物,但却是食物消化后的产物,而大便的形态、颜色等方面,又能侧面的反映出身体健康情况,比如近些年养生界重视的“疾病”:湿气重,就会对大便产生影响,中医认为当体内湿气聚集过多时,大便可出现不成型、粘马桶等症状表现!
湿气重,归根结底,并不是出现在体内的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症状。中医将湿气又称为湿邪,分为内外两种,外在湿气就是潮湿的生活环境,而内在湿气则与脾胃不和有关。
当脾胃不能运化水湿时,湿气就会在身体内聚集,最终导致湿气重出现,患者除了会有大便不成形之外,还可有舌苔厚重、头重脚轻、浑身乏力等多个症状表现。所以,生活中很多人在发现大便不成形之后,首先会怀疑自己是被湿气找上门了!
但是,导致大便不成形的原因,可不单单只有湿气重一种,以下几个因素也不能忽视:
1、饮食作祟:大便的形态如何,其实与饮食之间有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对现代人来说,大多都是以精细粮食、高热量、高油脂类为主,而对于含膳食纤维的粗粮、蔬菜等,食用量较少。
粪便中缺乏膳食纤维、含有大量未被消化完全的脂肪、蛋白质等,大便自然也会出现不成型、粘马桶等表现;
2、肠易激综合征:如果长期精神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生活不协调,那就容易引发一种特殊的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这并不是直接出现在肠道内的病变,而是与肠胃动力、神经系统、肠道内细菌等多个因素有关的疾病,患者可有大便不成形、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反应;
3、肠道疾病:肠道是食物吸收、粪便生成的场所,任何类型的肠道疾病,都可能对大便产生影响。比如在出现细菌性肠炎之后,患者就会有大便次数增加、腹泻等症状反应。
而在出现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息肉、肠癌等疾病之后,大便不仅不成形,还可能出现扁条样、细条样大便,患者甚至可排出黏液便、血便;
4、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和大便之间也有关系,比如肝脏代谢胆红素、生成胆汁出现异常之后,可导致大便呈现出土陶色。而当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参与肠道消化时,粪便中就可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脂溶性维生素、脂肪等物质,从而改变大便原有形状,出现腹胀、腹泻、大便不成形等多个问题;
5、胰腺疾病:胰腺其实也属于人体消化器官,它主要负责分泌出胰岛素与各种消化酶,起到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脂肪的作用。
而当胰腺受损之后,比如出现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疾病,其分泌消化酶的能力就会降低,食物的营养成分无法被肠道完全吸收,自然也会对大便产生影响。在某一次进食大量脂肪后,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脂肪泻!
总的来说,大便不成型应先从饮食考虑,看是否与食物影响有关。在排除食物因素之后,就需警惕与疾病有关,特别是结合其他症状出现的大便不成形,比如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厌油呕吐等,都需要第一时间就医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