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鸿兵
大家好,从本期核心课程开始,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系列——《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在这个系列中,我们会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全部六卷逻辑学著作。
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大的篇幅和精力来专门讲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呢?要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演绎逻辑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演绎逻辑是西方文明最精髓的精神之源,它孕育了民主思想,激发了科学精神,奠定了法治传统。在中世纪的至暗时刻,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学被重新发现,与罗马法的研究热潮相呼应,催生了意大利的城邦共和国,由此掀起了商业革命与文艺复兴,之后的理性主义、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相继崛起,可以说逻辑学引导了西方所有重要的思想大潮。
彻底消化和吸收演绎逻辑的精华,并实践于中国社会,这是东方文艺复兴的先决条件。由于演绎逻辑在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这个系列我们可以称之为是深入理解其他课程内容的基础,是每个人都应该熟练掌握的。
本期课程我们首先讲解亚里士多德六卷逻辑学的开篇——《范畴学》。
《范畴学》是思维领域中开天辟地的重大突破。虽然亚里士多德并不是第一个试图对知识进行分类的哲学家,但却是将逻辑学建立在严密知识分类之上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必须依赖语言才能存在,分析语言正是构建知识的基础。
那么如何对语言描述的一切进行分类呢?他总结了十大范畴:实体、数量、关系、性质、活动、遭受、时间、地点、姿态、状况。
不过这十大范畴的重要性并不一致,我认为有三类是最重要的:实体、性质、关系。
我在课程中首先会讲到如何对实体进行分类。
接着我会把亚里士多德庞杂的例子归纳总结,说明如何对性质分类。
然后我会讲解如何对关系分类。告诉你你亚里士多德没有明确指出的如何对比的隐含前提。
我还会谈到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大分流,至少起源于两千年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人高度重视语法和修辞,竭尽全力来进行精确表达;中国文化则不太信赖语言,主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更依赖形象思维,强调意境、想象和感受。比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如果是亚里士多德,他会怎么回答公孙龙呢?
我们可以感受到东西方对知识分类的不同敏感程度,这直接影响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最后,我会讲解逻辑推理的关键部分——命题,它是知识分类与定义的产物,分为四大类。
总结一下,在我看来,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显著突破,而知识的分类与定义则引发了思维效率的重大革命,其直接效果就是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命题,这些新的知识原材料经过三段论的千锤百炼,才能最终建立起雄伟壮丽的知识体系大厦!
本文整理自鸿学院核心课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1-范畴学》,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本期课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