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国家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重点知识点4
TUhjnbcbe - 2022/12/30 22:17:00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675193886405345&wfr=spider&for=pc

六、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1、中医理论

特点:整体观和恒动观。

学说: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精津学说、经络学说、中医病因学说。

2、阴阳学说:阴阳交互作用: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五行学说:世界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构成。

4、经络学:

5、中医病因学说:

6:中医诊断的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7、辨证施治主要内容:根据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诊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诊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分享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诊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8、中医主要治疗方法种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

9、食疗: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10、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协调脏腑;畅通经络;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

协调脏腑: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畅通经络: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

清静养神: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其气即可绵绵而生;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

节欲葆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不宜过分泄漏。节性欲,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过耗。

调息养气:保养元气;调畅气机。

中医养生常用方法:精神养生(清静养神、立志养德、修身养性、开朗乐观、调摄情绪)、起居作息养生(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养生(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一要和五味、二要有节制、三要注意饮食卫生、四要因时因人而宜)、房事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针灸按摩保健养生、药物养生。12、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正气为本。

七、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1、医学康复:指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

2、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10%左右。

3.残疾分类:根据残疾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1)视力残疾: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双眼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2)听力残疾: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3)言语残疾: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活动,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包括: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儿童言语发育迟滞、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口吃等。

(4)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局限。

(5)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6)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自闭症一般划归为精神残疾范畴。

4、多重残疾:是指同时存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

5、残疾分级各类残疾按残疾程度分为四级残疾一级---极重度;残疾二级---重度;残疾三级---中度;残疾四级---轻度。

6、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包括三部分康复预防、康复功能评定(康复诊断)、康复治疗。

7、一级预防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和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

8、二级预防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限制或逆转由损伤造成的残疾(不能让损伤越来越重);可降低残疾发生率的10%~20%。

9、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以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10、康复评定过程: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

11、康复评定的内容:身体功能和结构(损伤)、活动(活动受限),参与(参与局限)。

12、康复治疗的特点:强调“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的战略;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团队模式–最大特点;终身康复治疗。

13、康复治疗的作用(1)预防或矫正继发性功能障碍;(2)强化肢体的代偿功能;(3)利用代偿方法提高疾患系统的功能;(4)利用矫形器具/适应性器械装置增进功能;(5)调整患者生活和职业环境;

(6)应用心理疗法改善患者行为表现以提高患者的学习效果。

14、学科内团队指康复医学机构内部的多种专业组的领导为康复医师,其他成员由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康复工程师或假肢/矫形技师(PO)、康复护士(RN)、康复心理师、社会工作者(SW)等组成。

八、健康教育学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

1)概念: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2)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增强社区的能力;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4、知、信、行模式: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是认知理论在健

康教育中的应用。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1)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2)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提示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知疾病的威肋:

1)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人们越是感到自己患某疾病的可能性大,越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疾病的发生。

2)感知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严重性既包括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疾病会导致疼痛、伤残和死亡,还包括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如意识到疾病会影响到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人们往往更有可能采纳健康行为,防止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一般而言,人们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或认为益处很多,则更有可能采纳该行为。

2)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感觉到障碍多,会阻碍个体对健康行为的采纳。

故个体对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越强,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越小,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3)自我效能:强调自信心对产生行为的作用。

(4)提示因素: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大众媒介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运动、医生建议采纳健康行为、家人或朋友患有此种疾病等都有可能作为提示因素诱发个体采纳健康行为。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5)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人格特点、社会阶层、同伴影响,以及个体所具有的疾病与健康知识。

6、自我效能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年

提出来的。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种途径产生和提高: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他人间接的经验、口头劝说、情感激发。

7、行为改变的5各阶段: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5各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阶段即终止阶段。(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

8、人际传播概念:人际传播也成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以泪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9、人际交流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4)相对大众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出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10、健康教育设计计划步骤:1)需求评估;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3)制定干预策略;4)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

11、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1)社会诊断;(2)流行病学诊断;(3)行为与环境诊断;(4)教育与组织诊断;

(5)管理与*策诊断;(6)确定优先项目。

12、行为诊断应遵循的主要程序:(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2)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

13、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1)倾向因素;(2)促成因素;(3)强化因素。

14、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又称计划的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1、Who—对谁?

2、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3、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4、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5、Howmuch—变化程度多大?

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又可以将集体目标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策目标,以及认知目标四类。

15、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主要方面:(1)教育策略;(2)环境*策;(3)*策策略。

16、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工作:(1)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表;(2)实施的质量控制;(3)组织机构建设;(4)实施人员培训;(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

17、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的主要内容:(1)过程评价;(2)效应评价;(3)结局评价。

18、健康教育常见的效果评价方案:5种

(1)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2)非等同比较组设计;(3)随机对照试验;(4)简单时间系列设计(无对照组);(5)复合时间系列设计(有对照组)。

19、制作传播材料应遵循的程序注意:在制作传播材料时,要做预实验,即由目标人群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进一步改进材料的制作,使之符合目标人群的需求,并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

(1)分析和确定需求(2)制订计划(3)形成初稿(4)传播材料预实验(5)材料的生产发放与使用(6)监测预评价。

20、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的主要类型:传单、折页、小册子、手机。

21、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的主要类型:宣传栏、招贴画和海报标语和横幅、DVD、手机。

22、常用人际传播的主要形式:讲课、同伴教育、演示与示范。

第三部分健康管理其他相关知识

一、健康信息学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显示、潜在的价值。

2、信息的主要特征物质属性:客观性、普遍性、有用性。特有性质:1)可识别性;2)可存储性;3)可扩充性;4)可共享性;5)可传递性;(是本质特征)6)可转换性;7)可再生性;8)时效性和时滞性。

3、信息的形态:4种: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4、信息的分类:

1)按照其重要性程度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事信息。

3)按照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4)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5)按信息的性质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按观察过程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7)按信息的作用可分为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8)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可分为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

5、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6、数据的分类

(1)按性质分为:

①定位数据,如各种坐标数据;

②定性数据,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居住地性别、血型等);

③定量数据,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

④定时数据,反映事物时于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

(2)按表现形式分为:

①数字数据,如各种统计测量数据;

②模拟数据,由连续函数组成,又分为图形数据(如点、线、面)符号数据、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

(3)按记录方式分为地图、表格、影像、磁带、纸带。

(4)按数字化方式分为矢量数据、格网数据等。

7、健康管理相关信息来源:各类卫生服务记录(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

8、信息收集的原则: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

9、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专题调查(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法)。

10、信息整理的步骤:第一步进行分类、第二类资料汇编、第三部资料分析。

11、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1)资料的真实性2)资料的科学性3)资料的完整性4)资料的连续性5)资料的可用性。

12、良好的健康档案的意义:

1)帮助健康管理者全面系统了解居民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

2)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3)全面评价社区剧目呢的健康问题。

4)有助于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

5)评价健康康管理者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6)可作为*府和医疗管理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

7)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

13、健康档案的分类: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

14、个人健康档案的构成:1)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包括:患者的基础资料、个人生活行为习惯记录、健康问题描述、健康问题随访记录、转会诊记录;2)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包括:预防接种、健康体检记录。综合两方面要素,个人健康档案分为3类表格:居民基本情况表、健康体检表、服务记录表(接诊记录表、各种重点人群随访表、计划免疫记录表、会诊与转诊记录表)。

15、个人基础资料内容:1)个人的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及家庭重大事件;;2)健康行为资料:如吸烟、酗酒、运动、饮食习惯、就医行为等;3)临床资料(主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药物过敏史、月经史、生育史等));各种检查结果;心理精神评估资料等。

16、健康体检主要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设计体检方案。

17、家庭健康档案内容:家庭的基本情况、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记录和家庭生活周期健康维护记录。

18、家庭基本资料内容:包括家庭各成员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健康资料等,及家庭类型、内在结构、居住环境等。

19、社区健康档案内容: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等。

20、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内容:社区的人口学资料;社区居民健康问题分布及严重程度;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社区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及疾病构成、病死率及残疾率;社区疾病谱及死因谱。

21、常用的调查表: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疾病管理随访表。

22、社区人口学资料:人口数量、人口构成、社区患病资料、社区死亡资料、危险因素调查、评估与干预。

23、社区基本资料:社区的自然环境状况、社区的经济和组织状况、社区动员潜力。

24、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原则:1)自愿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2)体现健康管理和连续性服务的特点;3)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5、健康体检报告数据集包括:基本信息、问诊问卷、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专病检查、体检结论与健康指导、健康体检报告基本文档。1)基本信息:体检报告标志、体检者标志。2)问诊问卷:生活方式、个人史。

A.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体育运动、体力活动、生活起居、睡眠状况。

B.个人史:既往疾病史、手术史、用药史、现症史、婚育史、过敏史、食物不耐受、妇女月经史、家族史、健康管理(体检)史、健康素养

3)体格检查:一般检查、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口腔、妇科(正常与否)。

4)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与仪器检查结论):实验室、常规(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常规心电图、腹部X线、腹部超声、妇科细胞学检查。

5)专病检查: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6)体检结论与健康指导

二、营养与食品安全

1、营养的概念: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共六大类,有些营养学家将膳食纤维也列入营养素。

2)分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3)常量元素:矿物质中有的在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mg以上者,称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硫共7种。

4)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每人每日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共8种。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5)维生素14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C、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素。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由个体

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而得;是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是制订推荐摄入量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原来传统使用的RDAs,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3)适宜摄入量(AI):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无法计算EAR,进而不能推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用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亦可用做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4)可耐受最高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可耐受是指这一摄入水平是可耐受的,对一般人群几乎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4、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每克脂肪可以释放9kcal能量,每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可以产生4kcal能量,每克酒精产生7kcal能量,(但酒精不是营养素),每克膳食纤维产生2kcal能量。

5、碳水化合物

1)作用:能量来源。

2)分类:糖(单糖、双糖、糖醇)、寡糖(异麦芽低聚寡糖、其他寡糖)、多糖(淀粉、非淀粉多糖)。

3)血糖生成指数: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公式为:

GI=(某食物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

GI是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GI高的食物或膳食,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反之则表示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糖浓度波动小。4)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65%。

5)食物来源:应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淀粉、不消化的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等,限制纯能量食物如糖的摄入量。

6、脂类

(1)脂肪酸常见分类:按长度分:长链、中链、短链;

按饱和程度分: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按空间结构分:顺式、反式;

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位置分:n-3,n-6,n-7,n-9系、w-3,w-6,w-7,w-9系。

反式脂肪酸的概念:其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不同侧。

固醇分类: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植物组织中的谷固醇。

(2)脂类生理功能:供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持体温,保护脏器;增加饱腹感;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3)必需脂肪酸

1)概念:(EFA)指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a-亚麻酸。

2)生理功能: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参与胆固醇代谢;参与精子形成;维护视力;

(4)成人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脂肪20-30%,SFA(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10%,多不饱10%,胆固醇<mg。

7、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碳、氢、氧、氮、硫、磷、铁、碘、锰、锌。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不能代替。

(2)蛋白质的分类:完全蛋白、半完全、不完全。

(3)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

(4)氨基酸

1)氨基酸的概念: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

2)氨基酸的分类:20多种,分为必需、非必需、条件必需。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苯、蛋、赖、苏、色、亮、异亮、缬、组。

3)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

4)蛋白质的消化方式: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及小肽的吸收。

5)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

6)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身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供给能量。

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例如,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时,赖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相对较高;而大豆中的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赖氨酸和蛋氨酸两者可相互补充,动、植物性混合食用比单纯植物混合还要好。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应遵循的原则: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要好;搭配的种类愈多愈好;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

8)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理论上成人每天摄入30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零氮平衡,但从安全性和消化吸收等因素考虑,成人按0.8g/(kg.日)摄入蛋白质为宜。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量为75g/d、成年女子、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65g/d。(新指南更新了男65,女55)

食物来源:植物、动物。8、维生素

(1)维生素的概念:是一类参与代谢的调节物质,由食物供给。

(2)维生素的种类:脂溶(维生素A、D、K、E)和水溶(维生素B、C)。

9、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氯硫)、微量(铁碘锌硒铜锰铬钴)。

10、平衡膳食:能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能量及各种营养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5%-65%,蛋白质10%-15%,脂肪20%-25%。

11、食物分五大类: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和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纯能量食物。

1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六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13、膳食宝塔:谷类-克,蔬果-克,-克;鱼、禽、肉、蛋-克,奶克,豆30-50克;油不超过25-30克,盐不超过6克,饮水1ml(约6杯),步行步。14、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1)0-6月龄婴儿喂养要点:纯母乳喂养、补充VD、适量VK、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定期检测生长发育。

(2)6-12月龄婴儿喂养要点:添加辅食、少糖、少盐、不加调味品、良好进食习惯、定期检测生长发育。

(3)学龄前儿童膳食的要点:多样、谷类为主;蔬菜和水果、鱼禽蛋瘦肉、奶、大豆;少盐,不挑食。

(4)儿童青少年膳食的要点:三餐定时定量;含铁和维生素C;充足户外活动;不吸烟不饮酒。

(5)孕前期妇女膳食的要点:补充叶酸;含铁食物;加碘食盐、海带;戒烟戒酒。

15、保健食品:

(1)概念: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我国保健食品分类:营养素补充剂、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中国营养素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尚未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包括在内。

(3)日本将功能食品称为: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素功能食品包括12维生素(维生素A、E、D和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及两种矿物质(钙和铁)。

16、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在常规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担保。

(2)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性质的一类疾病。

(3)食物中*:是一类最重要的食源性疾病,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不包括因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1)食物中*的特点:季节性、爆发性、相似性、非传染性。2)食物中*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真菌及其*素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中*、有*植物中*、化学性食物中*。

17、保健食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和要求,对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以及标签说明书内容等进符系统评价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其注册的审批过程;包括对产品注册申请、变更申请和技术转让产品注册申请的审批。

18、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2)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3)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能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

(4)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三、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1、心理过程的概念和内容

1)概念: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2)内容: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

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2)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等。

气质:又叫秉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个性本性,指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3、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念: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心理健康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心理健康内容: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4)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特点: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4、心理

(1)心理咨询的划分形式

咨询的性质—发展咨询、健康咨询;

咨询的途径—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

咨询的人数—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2)心理共情、倾听、提问、表达。

共情:1)即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有准确了解;2)来访者的感受:指辅导者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地了解他对此事的情感体验;3)辅导者对来访者情感程度的把握较为全面和准确。

倾听:来访者的经历、情绪、观念、行为4方面。2种形式:分析式、反应性倾听。

提问:开放式、封闭式。

表达技巧:鼓励、释义、澄清、解释、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来访者的看法感受告诉  来访者,第二种是咨询师暴露与来访者所谈的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和  教训。

5、人际沟通:

(1)概念: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2)人际沟通的过程以下七个要素,是实现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1)信息源-发出信息的人;2)信息-沟通的具体内容;3)信息渠道-信息的载体:对话、动作、表情等;4)接收者-信息的接受对象;5)反馈-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相互间的反应;6)障碍-噪音、情绪、信念、偏见、文化;7)背景-心理、物理、社会和文化背景。

6、健康管理师的有效沟通的行为要素:目光接触、点头赞许、专心一致、有效重复、避免打断对方说话、转换角色。

7、常见心理问题:焦虑与焦虑症、抑郁与抑郁症、恐惧与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网络成瘾等。

8、焦虑与焦虑症

(1)焦虑: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现时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体验。

(2)焦虑症: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也称焦虑障碍。

(3)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别与联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情绪,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而焦虑症则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以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

安,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区别在于正常焦虑都有一定原因,可以理解和反应适度,而焦虑症不但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过强、过长,与个人和现实的实际情况不相称,而情绪反应的强烈异乎寻常,最终不能自控,必须获得医学帮助。

9、抑郁与抑郁症

(1)抑郁: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常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力减退、精神运动迟滞等精神症状,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功能障碍。

(2)原发性抑郁:指除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所引起的。

(3)继发性抑郁:由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所引起的。

(4)抑郁症表现:一天中多数时间情绪沮丧;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失眠、早醒或多睡;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增加,或明显的食欲减退或增加;有自杀或自杀观念和行为;性欲明显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一天中情绪有大波动,常以早重晚轻。

10、恐惧

(1)恐惧:是人的一种情绪,因为周围不可预料或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强烈反应,或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恐惧症是恐惧的一种病态形式,也叫恐惧神经症。

(2)特点:①害怕与处境不相称。②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③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3)恐惧症分为三种类型:

1)单一或单纯性恐惧症:对某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恐惧。

2)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核心症状是对人际交往紧张和害怕,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

3)广场恐惧症

11、强迫症的症状分类:4类: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强迫情绪。

12、网络成瘾

(1)概念: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2)类型:分为五种,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关系、网络信息、网络交易。

(3)诊断标准: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上网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来缓解;下述5条

至少符合1条:用网时间增加、难控制、不顾危害、放弃兴趣、将使用网络作为逃避问题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13、性心理问题: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常见:恋物癖、异性装扮癖、露阴癖、窥淫癖、易性癖、性施虐和性受虐等。

14、社会适应问题:

(1)概念:是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行为的变化。

(2)社会适应组成:个体、情境、改变。

(3)个体社会适应障碍的症状表现:1)抑郁、无兴趣感;2)焦虑、紧张不安;3)行为障碍:旷课、旷工、迟到早退、寻求刺激。4)躯体不适:如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5)社会性退缩:如逃避现实、独来独往、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能力减退。

(4)个体遇到新情境时有3种适应方式:1)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2)接受情景,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3)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歪曲、曲解现实,通常是无意识的、自动的,有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等。

15、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遗传因素、个人成长因素、社会环境

因素、强烈的外界刺激、突发事件、个体心理素质、人格特征、认知倾向等8个方面。

(1)个人成长因素

婴儿期:1-3岁断奶,分离焦虑。

幼儿期:3-7岁游戏、自我意识开始建立。学龄期:7-12岁学习习惯,兴趣。

青少期:11-16岁性发育成熟和自我意识形成,学习问题、性问题、社会适应问题。

中年期:是从青年期以后到60岁以前的阶段。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常见心理问题是心理压力大、工作家庭问题、不良行为。常常处于社会、家庭、事业等多重压力之下。伴发身心疾病。

老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常见心理问题是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

(2)形成心理问题的其它因素: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应激源的可预期性和可控性。应激源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

16、心理问题应对策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调节自我认知、调节自我情绪,选择适当行为;寻求专业的心理有助)。

(1)调节自我认知的方法:校正自我认知、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纠正归因偏见、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

(2)调节自我情绪的适当行为:宣泄(倾诉、哭泣、写作)转移。

四、健康管理营销

1、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的层次:提高健康认知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立支持性环境。

2、健康管理服务特性:无形性、不可分割性、不稳定性、易逝性、客户的满意标准是不同的、客户参与程度。

3、健康管理的行业本质就是管理,是一个计划以及为达成计划所实施的一切活动的全体。

4、PDCA循环的阶段步骤:1)P计划:健康身体检查,分析健康现状,发现健康问题;分析健康问题中各种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健康风险的行为危险因素;针对行为危险因素,制订干预计划。2)D实施:按干预计划执行。3)C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进行绩效评价,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订相应的健康行为标准。4)A处理: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5、营销过程:确定目标客户、分析评价需求、选择和利用资源、确定产品价值、促进客户购买、通过实施服务过程实现客户健康价值。6、健康管理人群需求特征:被动性、不确定性、差异性、发展性、外部关联性、广泛性、超前和滞后性、重复性。

7、消费行为的特征:习惯型、经济型、理智型、盲目型、躲闪型。

8、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识别需求、搜索信息、备选方案评估、选择购买、购买后评估。

9、营销组合的主要内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物理特征、流程、人员。

(1)产品:是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经服务对象用于满足其健康需要和欲望的服务,包括有形服务和无形服务。

(2)产品定价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不含税价格=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2)竟争导向定价法;3)需求导向定价法。

10、健康相关产品分类:消*产品、涉水产品、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

11、消*产品审评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消*管理办法》由卫生部门审批。

12、涉水产品

(1)概念:指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2)识别:1)查验卫生批件(卫生部颁发的卫生批件,有效期,批件与附件内容一致性;进口的还查海关进口单据、进口商检证明)2)看材料品质3)看制造、装配工艺及外观。

13、新资源食品:1)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14、化妆品:指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15、健康相关产品的命名原则: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定;

2)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简明、易懂,符合中文语言习惯;

3)名称由商标名、通用名、属性名三部分组织,器械类产品名称还应有产品型号;

4)命名时禁用:不易理解的术语、方言;虚假、夸大绝对化词语;庸俗迷信;已批准的药品名;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符号;

5)中文名称尽量与外文名称对应。

16、健康咨询服务形式的划分:1)按性质分:一般健康咨询服务、专题健康咨询服务;2)按个体、团体;3)按短程、中程、长期;4)按门诊、电话、信函与短信、互联网。

17、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包括:健康体检-风险评估-管理分组-干预处方-执行处方-绩效检查(健康体检+健康评估)-确定下一步的健康管理计划。

18、健康相关产品命名时禁止使用下列内容:

1)消费者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及地方方言;

2)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词语;

3)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

4)已经批准的药品;

5)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符号等。如:注册商标或必须用外文字母、符号的,需在说明书中用中文说明。

五、身体活动基本知识

1、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

(1)身体活动按日常活动分:职业性、交通往来、家务性、运动锻炼身体活动。

(2)身体活动按能量代谢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身体活动的本质是肌肉收缩做功。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ATP的供应途径主要分为无氧和有氧两种过程。

有氧代谢:在氧供充足的条件下,氧代谢形成ATP,供应肌肉剧烈运动时的能量代谢所需。

无氧代谢:当ATP不能满足肌肉的能量代谢需求时,利用肌酸肌酶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再合成ATP供能。

(3)身体活动按生理和运动方式分类:关节柔韧性活动、抗阻力活动、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

2、身体活动强度分级:低3MET、中3-6MET、高7-9MET、极高10-11MET。

3、身体活动强度,可从两个相互关联,但并不等同的角度来衡量。其一是身体活动者的生理反应衡量,包括主观性反应指标如疲劳感,客观性指标如心率等。根据生理反应测定的身体活动强度,称为相对强度或生理强度;

其二是从物理学衡量,而不考虑个体的生理反应。这种根据身体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测定的身体活动强度,称为绝对强度或物理强度。4、1梅脱相当于每分钟每千克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1.05kcal能量的活动强度。

5、一般认为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时,身体活动水平达到中等强度。

6、为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目前建议身体活动强度应达到中等强度以上,频度应达到每周3-5天。即中等强度活动至少每周5天,高强度至少每周3天。

7、个体身体活动指导原则四项: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量力适度。

8、制定个体活动计划内容:收集基本信息、确定身体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强度和时间、活动进度。

9、身体活动的恢复三个关键环节:疲劳、恢复和适应。

10、身体活动伤害的预防措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学习安全注意事项、自我监测运动中不适症状;掌握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置技能。

11、5-17岁儿童的身体活动建议:每天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等强度身体活动。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运动,同时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

12、成年人身体活动建议:

1)建议:每日进行6-10千步当量;经常进行中强度的有氧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维持和提高肌肉关节功能;日常生活“少静多动”。

2)内容:有氧运动;改善肌肉关节功能的活动、体育文娱活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身体活动。

3)量:每天中等强度运动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每次10分钟以上,

每天的活动时间可以累积。

13、老年人的身体活动建议:

1)内容:有氧运动;抗阻力活动、功能性身体活动。

2)量: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10分钟分段累积;每天一次。

3)注意事项:应定期检查和随访;宜参加熟悉的活动;学会识别过度运动;慎重调整运动计划;合并骨质疏松下肢骨关节病者不宜进行高冲击活动;应注意药物反应。

14、单纯性肥胖者控制体重每天要达到10个千步当量;每周2-3次肌肉力量训练。

15、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注意事项:增加运动量时的进度安排;在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过程中,定期监测运动反应和病情变化;预防运动性低血糖;足部保护。

16、原发式高血压患者活动方式: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活动量(无特殊情况应达中等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运动处方(据具体情况而定);

17、原发式高血压患者运动注意事项:病情不同,风险不同,措施不同,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重点知识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