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肾性尿崩症与颅内钙化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两种罕见疾病的联系表明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与儿童颅内钙化相关的疾病主要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宫内感染、出生时缺氧、产前或产后弓形虫或巨细胞病*感染等。
01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多见,多表现为多尿、代偿性多饮
尿崩症(DI)是指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称(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VP不敏感(肾性尿崩症),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肾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和获得性肾性尿崩症。先天性肾性尿崩症(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人群中发病率1/,男患儿发病率高于女患儿。
其特征是远端肾单位对神经垂体激素精氨酸加压素的抗利尿作用不敏感,使肾脏失去了浓缩尿液的能力,表现为多尿、代偿性多饮、反复高钠血症性脱水、生长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缓。
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有三种不同遗传方式,第一种是AVPR2基因突变导致的伴X连锁隐性遗传的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方式,约占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90%,第二种是AQP2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占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9%。
第三种是AQP2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1%。迄今为止,AVPR2基因有种变异类型,种疾病表型,此部分重点讨论一例以AVPR2的Leu83Gln错义突变为特征的先天性肾性尿崩症伴颅内钙化患者的临床诊疗与思考。
02了解肾性尿崩症与颅内钙化的关系,*理机制尚不清楚,需要科学诊断
1、反复发作的高钠血症性脱水损伤神经元细胞
是由于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相对或绝对无反应,导致尿液浓缩障碍,大部分患者都经历反复发作的高钠血症性脱水,损伤脑小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细胞,从而引发血管壁内或壁周围营养不良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是钙离子沉积在损伤或者坏死的细胞组织周围,在HE染色中胞浆是嗜酸性的,所以胞浆是偏碱性的,细胞损伤或者坏死的时候就会把胞浆释放到细胞的周围,造成局部的碱性环境,这个局部碱性环境就有可能导致碳酸钙沉积,所以营养不良性钙化是胞浆释放引起的钙沉积。
在高钠血症患者的大脑中也发现了多个带钙化的坏死位点,更支持高钠脱水中渗透失衡引起的损伤是钙化的原因。此外,支持这一理论的是对一名伴有颅内钙化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尸检结果,在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区发现弥散性脑内血管周围和毛细血管周围钙化,神经元细胞有脱髓鞘和反应性胶质增生现象。
这也同时解释了肾性尿崩症患者颅内钙化双侧对称性分布。高钠血症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或发病年龄可能对钙化的发生很重要,也可能有其他未知的病因机制。众所周知,高钠血症可能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和损伤,但*理机制尚不清楚。
大脑功能障碍,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和肠妄、脑水肿和髓鞘破坏、髓鞘溶解。在体外神经元细胞中研究发现高渗氯化钠抑制糖酵解并降低三磷酸腺苷水平。该研究是第一次证明细胞外高渗反应导致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减少。
如果发生在完整的大脑中,可能会影响细胞内钙信号及细胞内外钙分布。其次,大脑深层皮质和白质的钙化位于大脑动脉分水岭区域,该区域最容易出现脑血流量减少。因此,我们怀疑高钠血症、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脱水反复发作可能导致深层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神经细胞坏死和钙化。
2、肾性尿崩症患者颅内钙化出现的一般规律
在一项纳入25名患者的研究中,25例患者中出现钙化的平均年龄为6岁(最小7个月、最大19岁)。其中有3例患者(患者7、13、15)在1个月月龄时诊断为肾性尿崩症并进行治疗,患者7:在6岁时出现钙化;患者13:在4岁时完善颅脑CT未见钙化。
患者15:在11岁仍未出现钙化,故及早(1个月月龄)时诊断肾性尿崩症并开始治疗有助于延迟钙化出现的年龄。有2例患者(患者8,患者25)分别在14个月月龄、15个月龄时复查颅脑CT,患者8,在7个月月龄时诊断为肾性尿崩症并予以氢氯噻嗪(2mg/kg)治疗,14个月月龄时复查颅脑CT未见钙化进展。
患者25,在2个月月龄时,他因发热入院,临床怀疑为颅内感染,完善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他在15个月月龄时因发热、脱水、抽搐、呼吸困难而再次入院,诊断为肾性尿崩症并使用氢氯噻嗪和阿米洛利治疗。
完善颅脑CT示:额、颞、顶、枕、基底节区的皮质下白质中具有特征性的对称钙化,1年后(2岁3个月)时复查颅脑CT示:颅内钙化的数量和密度增加。综上可发现:颅内钙化的严重程度与治疗开始的时间早晚有关,与治疗之前病情的持续时间存在直接关系,且其严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3、肾性尿崩症伴颅内钙化与抽搐、脑电图异常的关系
轻度睡眠时有弥漫的同步高压慢波,可能与基底节区、额叶、颞叶钙化相关。观察发现临床中很多颅内钙化患者有抽搐、癫痫发作,但目前颅内钙化与癫痫关系的研究不多,可能与脑小血管病理性钙化造成局部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但是,将颅内钙化相关的癫痫的病理生理学解释为继发于损伤周围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太过于简单,因为在很多情况下,钙化位置与脑电图病灶或癫痫症状不匹配,故颅内钙化相关癫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4、肾性尿崩症伴颅内钙化与精神发育迟缓的关系
崩症伴颅内钙化患者的精神发育迟缓的程度与钙化的程度成正比,当然仅用肉眼和临床经验来判断钙化的体积大小是不科学的,目前国内没有完善的钙化视觉评分系统,下一步的研究是根据钙化体积计算。
设计钙化评分系统,评估钙化的严重程度,进一步研究与临床症状、让钙化体积的测量可以更细致地评估患者钙化程度的发展,为需要随访的钙化患者提供合理的评估指标。
结语:肾性尿崩症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精氨酸加压素无反应,缺乏浓缩尿液的能力导致多尿和多饮。未经治疗的儿童持续多尿可导致输尿管和膀胱扩张、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肾脏巨大囊肿。等并发症,如今,由于患者的早期治疗,颅内钙化和精神发育迟缓已经成为肾性尿崩症的罕见并发症。